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腊月天宰杀猪羊时,就会看到猪羊的肠、肚等内脏器管四周,都会被一层厚厚的油脂包裹着,腹壁上也有一层雪白的油脂。我的清徐老家的人们叫这种油脂为“漫肚脂油”。人们都会将这些“漫肚脂油”保存下来,羊油做油茶,猪油做脂油饼。那么油茶、脂油饼便成为寒冬腊月天里,家乡人们最为喜爱的美食。
将“漫肚脂油”放在铁锅里上火加热化为荤油,滗尽肉纤维,倒入白面用中火反复烘炒到金黄,这时便会散发出平时少有的香味,然后关火出锅,倒入瓷制容器,油茶就做好了。由于油茶含油脂大,放凉凝固之后,便成为和容器一样形状的油茶饼块。食用时,将适量的油茶块切为碎末,大约一碗油茶需要一两左右,锅里倒水烧温,倒入油茶末继续烧至滚沸,当油茶全部融化之后,加入葱末、姜末与少量食盐,室内便弥漫着油茶的馨香。因为羊肉性热,又加入了葱与姜,油茶便有了挡寒暖肚的功效。在寒冬腊月天里,或从外面归来,喝上一碗油茶,顿时寒气全无;或是将要外出办事,有一碗油茶入肚,浑身上下顿觉热烘烘暖洋洋,就是北风怒吼雪花飘飘,也不觉得寒气袭人。
在喝油茶的同时,往往还要佐以主食。在一年四季的清淡饮食之后,年期月尽春节将至之时,脂油饼便成为不二的选择。将“漫肚脂油”切为小颗粒,拌上葱花,加入五香调料,用温水和上年节备用的的白面,便开始制作脂油饼。白面要和得筋道稀软,在案板上擀成薄片,均匀地铺上一层缠搅上葱花、五香粉的脂油小颗粒,卷成筒状,切成小季子,压扁擀成饼状,上鏊子用温火烧烤。这时,脂油被融化,鏊子上发出了“吱!吱!吱!”的响声,满屋子里充溢着脂油饼的美味。脂油饼烧烤到两面金黄时外脆内酥,装盘上桌。未到口时已满嘴流涎,吃到口时狼吞虎咽忘记了饥饱,吃得所有的人都会笑口大开。
油茶和脂油饼都是由动物脂肪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那么食用脂肪过量,自然而然地血液就要变稠,血液粥样化,就会堵塞血管,就会形成血栓,就会发生心脑血管疾患,就会形成心梗、脑梗。这些道理是现在才明白过来的,特别是科学知识普及的今天,减少油脂的吸收已经成为大部分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但也有至今忽视这个问题的。有一次老伴住医院时,就碰到过一位喝了一个月油茶,喝出高血压、冠心病的室友。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很少知道过量食用油脂的危害,总觉得油多了好吃味美。我记得小时候,每逢家里制作脂油饼时,兄弟姐妹齐上阵,你争我抢吃得尽兴方收。好在那时年龄尚小,消化吸收较快,加上也不是经常食用,至今还没发现当年食用脂油饼带来什么危害。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脂油饼已经不是非腊月寒冬才能办到的事,好多餐饮店也将脂油饼作为一道美食,端上餐桌。那么我们要遇到食用脂油饼时,一定不可尽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年代的老年人,“人活七十古来稀”,或许就是因为食物之内油脂过量所致。特别是有钱有势的人,短寿者居多,恐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