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没有被一位67岁老奶奶写给孙女的家书所打动呢?短短的27字里,亲人的爱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然而,60年前的一封无字家书,也曾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彻夜难眠。
1954年放寒假前夕,我突然收到父母的来信。不几天就要回家了,此时来信,有什么大事、要事呢?令人费解。我以狐疑的心,拆开了信,一张香烟盒的纸,夹着五角钱出现在面前。在揉得皱皱巴巴的“顺风牌”香烟盒上,除了几点污迹外,一个字都没有,五角的纸币上,也没有写一个字,抖抖信封再也没有掉出任何东西,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再看,信封是我给父母去信的旧信封翻过来重又糊好的,这是假期时父亲让我办的,信封正面三行歪歪扭扭的字,也是父亲让我写上去的,我排除了他人给我寄信的可能,那么,此时父母给我寄五角钱,又是为了什么。
躺在床上,我不再思考以后考试的几门功课了。这封无字家书,依然萦绕着我。想着想着,忽然令我茅塞顿开,国庆节离家时父母的一席话,跳出了脑海:“放寒假时,再不要步行往家走了,花几角钱搭个车回来吧,路费爹给你寄去。”这五角钱是爹给我寄得坐车费,是爹兑现他的承诺!年迈的父母为我上学,变卖了宅基地,变卖了赖以生存的纺车、织布机,他们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想到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两眼充满了热泪。这五角钱可能是十几个鸡蛋换来的,五角钱,父亲拉一天大锯也挣不来;五角钱,妈妈要纳几双鞋底、做几双鞋、几件衣,才能挣来呀。为了五角钱,爹妈要付出多少血汗呀!朦胧中,父亲光背淌汗的身躯,一前一后、一俯一仰大幅度的劳作;妈妈在煤油灯下,纳鞋底扎破手鲜血流滴的情景,出现在眼前。想着想着,我哭出声来。呜咽声,惊醒了旁边的同学,他推我一把问:“怎么?哪里难活?”我搪塞说:“做了一个恶梦。”过了很长时间,终于在湿枕头上睡着了。
放假了,清徐的同学,除几名女生外,大都要步行回家。年龄小、体力差的我,也毫不示弱,也加入了行进的行列……近八个小时,走完了六十里的路程,我疲惫不堪地回家了。父母见少气没力地坐在炕沿上我,一时无语了。片刻,父亲问:“给你寄的五角钱路费收到了没有?”我捧出在晋祠买得一包元宵说:“买了两角钱的元宵,还剩三角。还有我平时攒得八角钱,现在还有一块多。”妈妈接过元宵,抱着我哭了起来……
如今,这封无字的家书,常常浮现在我眼前。它凝聚着父母对我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有时会想,当时,父母刻意随寄一张“顺风”烟包装纸,是否在祝愿我回家顺利、成长顺利;要做一名孝孝顺顺的孩子,成一名风风光光的人?虽然这一生我不风光,但我孝顺。我没有辜负他们的企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