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给自己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这样任性地走走停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远离尘世的喧嚣,避开车水马龙的繁闹,带一颗平静的心上路,也已经成了人生追寻的生活方式!曾几何时,爱上了这种旅行的感觉,约三俩志同道合的同伴,去我们喜欢的地方,悠然自得地漫步在街角,镜头定格每一个瞬间,定格每一张笑颜,就这样,你们成了我镜头里最美的风景,你们也成了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就这样,我们相遇人间四月天,我们相约在最美的地方。
一直以来都有古镇情节,我深感,经历岁月沧桑变迁,遗留下来的古镇,就如安静躺着的文字一样,带给人的是静谧安详,带给我的是一份想要走近,触摸,想去亲临,去怀想的情愫。总觉得那一个个古镇,是我梦想的归宿。于是,每到一处,我都仿佛是在找寻前生的缘,或是在安放后世的魂。假期里,漫步周庄古镇的情节还历历在目,白墙灰瓦的房子临水而立,墙角布满的青苔,更增添了几份古韵。划着乌篷船的女子,穿着一身蓝色小碎花,摇呀摇,载着来往的游客,在古镇的河道穿行,仿佛将整个人生都弥留于此。在这样的古镇,或漫步在青石路上,或驻足观望来往游人,或在书吧,和闺蜜坐一下午,不说话,只是对坐着,静静读一本书,喝一杯凉了再续的茶。总觉得古镇的日子是慢悠悠的,大抵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吧,多渴望就这样慵懒地在古镇里度过一生。
对碛口古镇的向往,应该有一年之久了吧!这是一个在别人照片里看过后就放在心头的地方,或许在别人眼里,它是一个破旧的无趣的地方,也听去过的人说,那里没有什么意思。可我对于它的向往,并没有在别人的影响下黯然失色,而是日渐变浓。然而,我也觉得,去一个地方也是讲究缘分的,在合适的时间里,总会有合适的人陪你去这样的地方。是的,我相信了凡事皆有缘。如这次,我们人间四月天的出行。在老五周密策划安排下,我们在国庆节的第五天,终于盼来了这次旅程。
碛口,坐落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民谣道说:“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经老五那天站在渡口讲,得知:由于从碛口往下游走,黄河河道中的暗礁和激流,落差巨大,船只不适合通行。在上游来的商船只能在碛口停泊,货物改走陆运。因此碛口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这成就了碛口的繁荣。听到这些介绍,试想当年,经营粮食盐油、皮毛药材、烟酒茶糖、绸缎钱庄……应有尽有的380余家大小商铺货栈,拥挤在这三里多的狭长之地。黄河卵石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多少骡马骆鸵踏踩的痕迹,依山就势建造的明清宅院,那是一番何等繁华热闹的景象。走进碛口客栈,门洞的墙上,斑驳地留着当年运送胡麻油时不小心擦上的印迹,透过岁月的洗礼,抹不掉曾经的繁华。
曾经的碛口是繁华的啊!可是如今,当我们走进碛口,带给我的却有几分苍凉,层层叠叠的黄土地上,虽然树木泛黄,显出一派秋的生机,可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了那一份岁月的沧桑与孤独。滚滚黄河,浪淘沙,如今的黄河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渡口,也再没有繁忙运送货物的情景,如今的碛口人,有些靠淘沙为生,有些则外出打工,留住在镇上的人将自家的窑洞收拾出来,做宾馆,迎接游客,在古镇上,也有几家规模不小的客栈,还留着当年过往商客来此住宿的故事。
来到碛口已经是下午时分,因国庆期间,游客还是不少,窄窄的道路,车辆已经较为拥堵了。我们将车开进小镇的老河饭店,通过门洞进去是一片较大的空地。店老板热情招待我们停车,就坐,我们点了当地特色菜,因早晨出门就没有吃东西,吃饭的时候感觉每个菜都特别香。路途的疲惫已经不在,我们吃着,聊着,计划着接下来的行程。
吃过饭后,我们打算先找旅店住下,我们沿着古镇的街道,穿梭在小镇里,立在黄河边上的碛口古镇的招牌特别显眼,我们一眼就认出了是先前在照片里看到的旅店。这也算是这里最大的一家旅店了吧。全部的窑洞住宅,二层窑洞,从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四合院的样式。我们从一层转到二层,很多房间已经住下了客人,二层过道里摆着粉红色夹竹桃,进入秋天,花朵已不再灿烂,有几分萧条的残韵,仿佛在此刻,也将自己的美丽铭刻在历史的繁华里,曾经的一季艳丽,落入谁的手心,只留下这最后的温度,依然开放。我们几个看过房间后,都一致想找一个农家小院来住。因此我们从碛口旅店出来,沿着蜿蜒的巷子,继续向上面走去。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院,小院主人是年过七旬的老人,沿着街道有一排客房,里面干净舒服,而且是三间挨着的客房,于是,我们定了就住这里了。
安顿好后,我们便去观看黄河浮雕,乘船行驶在黄河上,傍晚的风吹乱长发,倚坐在快艇上,一边听船夫介绍浮雕,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幅浮雕,船行驶的极快,我们的眼睛忙急了,我拿着手中的相机,不停按动快门,想把每一幅画都留下。但任凭快门多快,都无法将所见的景象一览其中,我们不禁赞叹起大自然的神奇,黄河的鬼斧神工,是怎样的波涛汹涌才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画廊?那百寿图,那女子像,那鸟儿安居的天然鸟巢,那静立山顶的神龟,无不展现出母亲河对人类的宠爱与庇护。返回途中,放下了手中相机,安静地欣赏着这一幅幅奇丽的浮雕壁画,落日的余晖洒在这栩栩如生的浮雕上,快艇在河上划过,不知是在河上走,还是在画中游了。
看完浮雕已经夜幕降临了,路上,我想起了老五曾说过要在黄河边上篝火,因此,提醒他们要不要捡一些柴,于是,半路,我们停下车来,沿路都是枣树,刚下车,老六就像顽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地里,抹黑摘起了红枣,还叫我们赶紧过去吃枣,被老六这股顽劣劲逗乐了,本来坐车晕车的我,一下也来了兴致,拿着老六摘的枣,吃起来。此时,老五下到黄河边,抱回来一堆玉米杆,老大取笑道“这全是玉米杆,一点就着了”,老五说:“是啊,还得再找点干柴,今晚,要干柴烈火。”说着,扔下玉米杆,又去找柴禾,老五老六分头行动,不过几分钟,各自抱来一捆木柴,尤其是老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柴放到车上,刚放下,就把房子里的居民给惊了出来,我们赶紧安静下来,生怕被发现我们是在偷了他们的柴,片刻功夫,后备箱里就装满了柴禾,此时已经是满天星光闪烁,偷枣,偷柴的笑声和着黄河的声音,在夜里那么纯粹,望着满天繁星,我已分不清此刻是在现实还是在梦里。
回到碛口,天已经很黑了,我们吃过晚饭,在黄河边找一片空地,开始进行篝火晚会了。大家一起把柴禾抱下来,先是用玉米杆引火,点了好半天,柴禾才熊熊燃烧起来。还真是干柴烈火,只见那火苗迅速向上窜动,火红的火苗,映红了黑色的夜空,映红了我们的笑脸。在火光照耀下,我们拉起手,绕着火苗,跳舞,转圈圈,我拿出手机给大家放音乐来渲染气氛。幽默的老五,则拿着灯照在自己脸上,扮鬼吓人,一会,他又像飞舞的火鸟,从火堆这边飞向那边,可见他身手之敏捷,跨步之柔韧。这大神跳,把我们看得都目瞪口呆了,罗拉老公,老六也不甘示弱,都学起了老五,老五说他这是要凤凰涅槃,却偏偏做的像是飞蛾扑火了。不管是凤凰涅槃,还是飞蛾扑火,都被老五这股热情搞怪的劲给逗乐了。暖暖的气氛,在火堆旁蔓延,黄河水的声音清晰于耳。黄河水奔腾不息,滚滚流动已是千年,静坐于此,真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了。
篝火结束,已经不早了,回旅店,孩子已经瞌睡。而我却依然进入不了睡眠,想乘着夜色,去古镇漫步。于是,将孩子安顿好,约了同伴,一起走进安静的街道。红红的灯笼在夜色下蜿蜒,此时,我想到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的情景: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的夜与星星是连在一起的,红红的灯笼,一直延伸到巷子的尽头,融入这长河之中。于是,我们也一起融入在了这夜色里。我们坐在碛口客栈二层,这是临着黄河的,此刻,客栈里大多数游人都进入了梦乡,静坐,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不必说,我想,能一起走在自己喜欢的地方,能一样对此处有一种归宿感的同伴来说,真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了。我们之间的默契与相通,这都是我们有缘相识相伴的原因吧!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精神世界的乌托邦,走走停停,仿佛都在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遇到了大家,建立了我们的人间四月天,我们仿佛找到了属于我们的乌托邦,在这里,大家聊着有共鸣的话题,一起去做喜欢的事情,一起旅行,一起摄影,一起聊文学,聊户外。
夜很静,我的心也一样从未有过的平静,踏实。我知道,经过岁月洗礼后的人生才会变得如此的安然,正如这豁达的古镇,昔日荣光,掩不住历史的行进,繁华逝去,我自风雨如初,送走富商巨贾,迎来伟人东渡,送走负重驼队,迎来旅行车队,日复一日,包容如常。
穿梭于碛口充满沧桑气息的大街小巷,漫步在一个个落满历史遗痕的高墙大院,触摸那斑斑锈迹的木门铁环,体味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真有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随遇而安了!
今夜,枕着黄河母亲的臂弯,我做了一个梦,一个甜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