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2879期 >2015-11-04编印

警惕微商变“传销”
刊发日期:2015-11-04 阅读次数: 作者:小雪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曾经遍洒“心灵鸡汤”的微信朋友圈现在已经成了微商的天下,被称为“万能朋友圈”。以往都是在淘宝、京东上买东西,现在都转移到了朋友圈。微商迅速崛起,大家还在感叹朋友圈有些变味的时候,部分微商们已然开始悄然“转型”,而这种变化疑似“传销”。
  变化一:不忙卖商品,却忙找“下线”。朋友圈人数有限,人脉资源用尽,而重新建立信任度时间成本又太高;另一方面,在朋友圈里狂刷屏打广告造成审美疲劳,使人们对微信新鲜度消失了,甚至一看到这类宣传就觉得厌恶反感。此时,由于微商存在天然的漏洞,不断寻找出口的微商,就很容易被传销染上病毒,出现“微传销”事件,带来恶劣影响。
  变化二:晒单有猫腻,利用软件造假。平时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高额成交量、聊天记录等截图其实都是通过“微信对话生成器”、“支付宝转账截图器”等软件制作出来的。比如下载一个“微信对话生成器”的软件,按照提示操作,很快就生成了对话截图。软件不仅可以随意设置双方的头像、昵称、对话内容,还能插入语音,与真实的聊天记录并无二致。这样的晒单不仅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营造出微商们生意红火的假象。白手起家的微商创业故事让人沸腾,促使着消费者加入到微商代理当中。
  变化三:品牌随意造,多为三无产品。前不久央视新闻曝光,朋友圈出售的面膜多出自黑作坊,原料低劣且添加“皮肤鸦片”糖皮质激素,有的甚至超标6000倍。为了避免上当,慧眼识别“微传销”,最重要的是弄清“微传销”的特征。“微传销”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收取入门费。微商通过发展下线提人头费是“微传销”的典型特征,他们把“一起发财”和心灵鸡汤混在一起,采用分级代理制度层级挣取差额费;二是商品实际价值低,价格虚高,价值与价格不能等值;三是商家只关注“卖”不关注买,不重视产品流通。销售者作为消费终端,对于产品质量及其售后服务均不负责,产品售后追责难;四是分等级销售。成为代理后,可以发展次级代理,每个层级代理拿货价格不同,赚层级差价得到的收入远高于直接销售;五是使用虚假推广、诈骗的手段获取利益。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在乱象丛生的微信圈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传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