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马路边见两个陌生人因开车互不相让发生了口角,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多位路人及时相劝才避免了一场争斗。事后,过路人发出感慨:就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要动手,何必呢?相互礼让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让的情况又岂止出行?在摊点买东西、在上公交车时,那种争先恐后的场景比比皆是。但更可怕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这种不文明没有什么不好,也许习惯变成了自然,早已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了。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来是一个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我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气质与素养。礼仪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而且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体现一个人道德和修养的尺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无太多无法化解的矛盾,不少时候都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各不相让,才酿成“暴风骤雨”。如果每到这时候,我们多一分礼让,少一些冲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大多数矛盾解决在“对不起”、“没关系”之中,生活就能轻松得多,心情也能平静得多。
许多事情,只要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容易,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