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69期 >2015-10-12编印

又闻满院枣飘香
刊发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作者:常映红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双休日在家住着,与同学聊微信。他问:“我记得你家院里有棵大枣树,今年的枣儿打了吗?”在惊叹他的记忆犹新之余,我在脑海里快速搜寻着院子里枣树上是否还挂着一颗颗红枣,之后,我模棱两可地回答:“好像没打呢,不是每年国庆期间才打枣吗?”
  我家院里共有两棵枣树,这树在我刚有记忆时就屹立在院里。听大人们说这是一对母子树,母树粗壮挺拔,遮天蔽日,直径粗到要两个人手拉手才能环住;子树是母树的根系蔓延后培养起来的,由于年份较短,外形上比母树单薄了很多。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困难,食物单一,每年一到夏秋季节枣子快成熟时,我家的两棵枣树就成了小伙伴们惦记的对象了。
  一进八月份,巴望着青涩枣儿长成鹌鹑蛋大小时,一双双“罪恶”的手就开始行动了。趁着父母上地干活之际,我带着一大帮伙伴溜进了家里,我们急不可待地拿砖块、竹竿朝着垂涎三尺的枣儿敲打,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地面上陆续掉下一颗颗绿色大枣,有嘴馋的伙伴迫不及待地捡起来就往嘴里送。“不能这么吃,要拉肚子的。”人群中传来一声叫喊,于是,在这个伙伴的“指导”下,我们将战利品带回厨房,放到温热的泥火灶台上,再拿一个碗扣在上边。经过一下午的等待,原先翠绿生硬的枣儿就变成了一颗颗又红又软又香还带着热气的宝贝,拿一个咬一口,绵软香甜的味道让人陶醉。于是,一碗枣儿很快下肚。
  等到九月份,枣儿基本变红,母亲开始准备制作酒枣。她先差父亲上树挑又大又红的没有受伤的枣儿摘下来,一颗颗洗净擦干,然后在白酒里滚个来回,再小心翼翼摆到一个器皿里,盖上盖子,封好口。几天后打开,酒枣不仅保持了鲜枣的色形,而且枣香酒香相融,清醇芬芳,甘甜酥脆,风味独特,成了一道美味佳品。
  中秋节前后是打枣的最佳时刻,记忆中每年一到那个季节,我家院子里就会出现好多人,街坊四邻都来帮忙打枣。那时候,大人们站在房顶、爬上树干,用棍子敲、用身体晃……采取各种办法打枣,地下则站着一群仰头张望的孩子,他们用期待的眼神望着空中的大人,嘴里还不停喊叫:“快点下枣儿雨吧。”话音未落,噼里啪啦,树上的枣儿如冰雹似地砸落下来,眼疾手快的孩子先是飞快地捡起地上的脸盆扣在自己脑袋上,然后一边悠闲地捡起枣儿吃一边幸灾乐祸看着抱头鼠窜的同伴,跑得慢的则被又大又硬的枣儿砸得嗷嗷直叫,狼狈不堪。
  打枣、拣枣、吃枣,回家时还可以鼓鼓囊囊装上两口袋……饱食美味、惬意舒适的一幕总让我们在打完枣后眼巴巴憧憬着下一年的到来……
  如今,打枣成了让全家人最为发愁的事情,而满树如红珍珠一样的枣儿,在生活条件日渐变好的今天,即使成熟以后挂在眼前也极少有人问津。
  站在浓荫密布的枣树下,恍惚中,思绪又回到久远的从前,那枣儿飘香的童年,那欢声笑语的院子,那流连忘返的回忆,比枣儿还要香甜,还要芬芳地永远留在了我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