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下挖不到一米就见水了。”9月25日,记者在引黄入清工程牛家寨段看到,大批无砂管一字排开,像一节节火车车箱一样陈列在沟槽一边,一辆挖机静静地停在远处,与几天前记者来工地看到的几乎无二,工程进展缓慢。“地下水位太高,排水成了重头戏。”工程负责人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牛家寨段共1600米长,目前只完成400米,尚有3/4的工程量。“为什么不见降水井?”“我们采用比降水井更奏效的插管降水法,每1.2米下一根管子,伸到地下4米左右,然后用自吸泵直接从地下泥土中吸水。但是,我们前面挖,后面仍会因泥土过湿而塌方,再遇上降雨,就更是雪上霜了。我们已经耽搁了七、八天了。”陈师傅说。“那边已经铺了400米,平均一天能铺多少管子?”“铺不快,最快12—13根。正常条件下应该铺18、9根,甚至更多。”“像这个进度,大约什么时候才能铺完?”“不好说,如果没有降雨和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开足马力,也得10月底。”陈师傅回答。
隔着一条田间路,斜对面,供热工程柴家寨段正在紧张施工。这是供热工程一标段第7小标,共400米,由保定东兴公司承建。“原计划上午铺管,但是,因为塌方,只能先返工,下午再铺管。”工程负责人刘师傅说。“也是因为地下水位太高?”“对,我们根据地勘报告,沟槽西边设计15米一个降水井,沟槽东边——靠近水渠的这边,设计每8米一个降水井。”记者看到,沟槽东边紧靠西一支渠。而几米远的地方,一台挖机正在处理塌方的地段。
“预计这400米多会能完工?”记者小心地探问。“最快也得半个月。我们已经调集10个焊工待命,因为管壁太厚,需要焊接4、5遍才能焊完,两个焊工一天焊接一个口,焊完后还要打磨剖光、X射线‘探伤’……可是管子就是下不去。”刘师傅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