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2865期 >2015-09-25编印

八月中秋情趣浓
刊发日期:2015-09-25 阅读次数: 作者:张仲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中秋节将至,中华大地到处一片节日的繁荣。超市里人流涌动摩肩接踵,大街的高架桥上,车流穿梭;桥下,马达轰鸣;自行车、电动车争相前进;人行道上人们喜气洋洋……在享受着太平盛世小康生活的日子里,我不由回想起幼年时的中秋佳节,也别有一番情趣。
  那年刚进八月门,我们兄弟三人,便纠缠着妈妈不停地询问:“哪一天才打月饼呀?”“快啦!快啦!今年打上十斤面的月饼,让你们三个小馋嘴吃个够。”妈妈的话,让我们高兴得直跳。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便在哥哥的带领下,从地里把给月饼盖红印的“麻印儿”一捆一捆地扛回了家。
  八月初十,只见爸爸从外面买回来花生仁、青红丝、芝麻、红糖、白冰糖、玫瑰酱、胡麻油。妈妈也将存放在大柜里的核桃拿出来,用斧子砸起来。我们三人便围在母亲身边,嘴里噙着白冰糖,手里剥着核桃仁,心怀一种甜蜜和八月中秋的期盼。
  终于等到了八月十三,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专为打月饼购置的大铁鏊子和与之配套的铁制火圈子。我们兄弟三人,用石头擦拭鏊子上的铁锈,又用抹布洗净擦干。妈妈将厨房的灶火,拨得火焰串起,红红的火苗便将鏊子烘烤得油光发亮。妈妈将雪白的面粉倒在和面盆子里,将一瓶胡麻油倒了进去。之后又倒了些事先熬好的花椒水,搅拌之后,便使劲地揣起来,将月饼面和得松软筋道。之后又做好了月饼馅料。只见妈妈将和好的面团拉长,揪扯成一个一个的面团,然后在手里捏成饼状,里面放上少许的馅子,在手里不停地旋转,封好口之后,便放进月饼模子里。这时,妈妈用手掌将面皮挤压成型,在案板上轻轻地磕出来,一个圆圆的月饼雏型便做成了。我们三人高兴着争抢着用麻印儿醮上少许小碟子里的红色颜料,兴致勃勃地盖在月饼的正中间。这时,爸爸又拿出了珍藏着的“十二生肖月饼模子”,让我们兄弟三人眼前一亮高兴得直喊“爸爸好”!哥哥要妈妈给他做一个大公鸡,我直喊着给我做一只大老虎,弟弟直喊着要做金蛇月饼,要将自己的属像拿在手里,家里那时简直乐翻了天。于是,做月饼的案板上,摆上了许多小动物图形的月饼。这时,母亲便在火芯里填了一小块煤泥,调整好火候,将做好的月饼雏型放在鏊子上烘焙,将两面都焙得微黄时,便将月饼放在鏊子底下的火圈子里烘烤。这时候,我们三人的小脑袋,便一齐挤在锅台上,从鏊子底下的窟窿里,直盯着里面的月饼。当火圈子里面的月饼烤得鼓起来时,便高兴得手舞足蹈笑声连连。
  这时,妈妈手里拿着一对提手,将鏊子提起来,将月饼翻转过来,再烘焙上一小会儿,满屋子里便飘散着月饼的清香。我们不等月饼凉下来,便拿在手里,放进嘴里,尽情地品尝着月饼的香甜,那种满足与幸福的情绪都写在脸上。
  爸爸接下来还会做一些混糖月饼。爸爸做的混糖月饼中间是实芯,美味独特,在薄薄的表皮里面,装上混糖馅料,在模子里挤压成型。每次做好后不仅我们喜欢,送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同样受到了称赞。虽然送给长辈们之后,我们家人每人只能分上两、三个,不能尽情地享用,但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