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县交警大队安全科民警都要进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举行交通安全第一课,活动采取讲座、展览、互动等形式,对孩子们进行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据统计,近三年来,他们已经进入210多个乡镇、县直学校举行了交通安全第一课活动,受教育学生达到3万多人。
孩子们的交通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长远发展。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很多事故都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匮乏造成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教导孩子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交通事故是很惨痛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它给我们极大的危害,时时在吞噬着人间的生灵。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出行和乘车的安全,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
安全交警告诉大家,行走、乘车、骑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安全走路
学生在上学读书、放学回家、节假日外出时,走在人来车往的交通繁忙的道路上,要遵守交通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步行是中小学生最基本的出行方式,在当前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下,中小学生更要懂得步行出行的交通规则和要求。步行安全的10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要+五不要”。五要即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走路时要集中精力,过马路要遵守信号灯,要走过街设施和人行横道,要认识交通标志。五不要即不要在道路上踢足球、玩滑板,不要嬉戏打闹,不要翻越护栏,不要随意横过马路,不要扒车、追车、抛物击车等。
(二)文明乘车
乘车安全篇主要围绕乘坐校车、搭乘公交车、搭乘小汽车等乘车方式,记住“五要、五不要”。五要即上车要系好安全带,要从汽车右侧下车,要在车辆停稳后下车,乘坐公交车要坐稳扶好,儿童乘车要坐安全座椅。五不要即儿童不要坐在副驾驶座位,乘车时不要将头或手伸到车外,不要乘坐超员车辆、农用车辆以及酒驾司机的车等、不要做影响驾驶员安全驾车的行为。
(三)自行车使用常识
骑车安全,也要记住“五要五不要”。五要即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横穿马路要下车推行,骑车要集中注意力,要远离大型车辆转弯时内侧区域。五不要即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不要骑车带人,不要追逐竞驶,不要脱手或手拿东西骑车,骑车时不要攀附其他车辆。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骑摩托车需年满18周岁。
那么假如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安全民警提醒大家,掌握一些交通事故的急救常识很有用,途中碰到交通事故时,在现场可以自救,也可以帮助别人。在车上,车辆遇险时,可以这样做:(一)双手紧紧抓住前排座椅或扶杆、把手,低下头,将头部放在两臂中间,利用前排座椅靠背或两手臂保护头部和面部。(二)若遇到翻车或坠车时,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座脚,身体尽量固定在两排座位间,随车翻转。(三)交通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10 报警或向附近的公安交管部门报案。如有人员受伤,要快速拨打120 电话请求医生帮助。同时,要利用路边的石块或树枝等物围住事故现场,等候交警来处理。还要在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前后100 米处,摆放明显的标志物警示,防止其它车辆第二次碰撞。(四)发生交通事故时,要立即下车,快速转移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故车辆漏油、起火、燃烧、爆炸,发生危险。(五)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不要围观。事故现场是很危险的,特别是雪天、雾天或有汽油泄漏的现场,要尽快远离。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逃逸时,一定要记下逃跑的车牌号码、颜色、车型等并迅速拨打110报警电话。
希望孩子们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并让文明交通行为习惯成为一种自然,用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演奏美好人生乐章,用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