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明*出行总第2863期 >2015-09-21编印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
2015年全国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
刊发日期:2015-09-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每年的9·22是世界无车日。为了美丽的城市,为了我们生活的城市空气更清洁,请少开一天车,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各位朋友,你准备好了吗?让爱车休息一下下吧!没事儿,走两步!
  “无车日”不仅仅限于少开一天车
  9月22日,又一个“无车日”,全国很多城市都推出了划定机动车“限行区”,市民持机动车行驶证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等活动。
  很多媒体也发出倡议,倡议人们在“无车日”当天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同时提出“希望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次数,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其实,“无车日”本不该仅限于少开一天车,而是应该通过活动的轰动性和感染力,让绿色出行的概念根植于心。
  早在2011年年末,专家们针对南方某市的一项监测研究表明,PM2.5的主要来源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硝酸盐。其中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尘对PM2.5的贡献值达到38%,位于第一,其次是燃油尘,贡献值达23%。
  无可否认,汽车使我们的出行变得快捷、舒适,给人们带来了身体上的愉悦。它满足了人们突破自身局限、驾驭自然的愿望,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从而不单造福于有车族,也使无车者获益。
  但是,在享受汽车带来的幸福之时,人们也逐渐发现,汽车还带来了诸多麻烦。且不提安全事故、道路拥堵、能源危机,就是一个环境污染已经令多少有车人和无车人头疼。从汽车尾气中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仅看两个数据: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79%由汽车尾气而来。因大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得我国GDP被抵消掉5%。随着道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我们的蓝天也越来越少。
  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人们毫无例外地要寻求诗意地栖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诗意。但灰蒙蒙的天空一定不在其中。总不能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子孙读到我们留下的诗歌时,不解地问“蓝天白云是个什么样子”吧?
  除了环保问题,还有拥堵问题。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然而,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我们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有数据表明,2008年起,意大利米兰试行低排放区收费政策,凡进入米兰限制区的机动车均要根据其尾气排放量收费。政策实施后,中心区的交通量下降19.2%,道路通行速度提升11.3%,公共交通客运量提高9.7%。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强制性地推行了三元净化器、无铅汽油、绿标黄标乃至欧二标准、欧三标准等措施,阻击污染。汽车企业也在绞尽脑汁研制低排放技术。但目前收效不大。于是,无车日就成了人们的选择。其实,无车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年365天,仅几个无车日能奈几何?然而,这毕竟是迈出了一步,表明了人们热爱蓝天、保卫诗意生活的决心,表明了有车人的社会责任感。无车并不是禁车,方略得当,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因此,值得为之大声叫好。
  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少开一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