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结婚上礼这件事,身边不少朋友都纷纷吐槽,“抱怨”现在的礼金被抬得太高。日前,笔者听闻友人“哭诉”,说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月就出了近7000元的礼金,直呼吃不消。笔者询问为何有这么多?她说道,结婚时,大学同学都给的1000,即使是小学初中的普通同学也都是500,而老公的一些好哥们,更是上了2000的礼。据了解,这样高额度的礼金往来在年轻人之间已不是少数。
此前,笔者作了一个调查问卷,交情特别好的亲朋好友结婚,有49%的人给出200-500元,38%的人则在500-1000元之间,有77%的人感到礼金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小的负担,91%的人希望礼金额度可以降低。不少人评论,说现在的礼金已经被人情世故“绑架”,虽说给出多少都是自愿,但人们都有一种面子心理,怕给得少丢面子;也有人认为给得多才能显现关系的深厚,当然,其中也不乏盲目攀比的现象存在。
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崇尚“礼尚往来”。婚丧嫁娶,亲朋好友间互赠礼金,都是人之常情,几近常态。但不知何时,礼金开始“变味儿”,不断攀升的礼金让人们在面对请柬时而犯愁,甚至都有意躲避过别人的婚礼邀请。确实,当礼金开始超越“情谊”,“礼尚往来”演变成为“人情债务”,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奈和不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