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清徐*要闻总第2861期 >2015-09-16编印

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
——论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醋产业打响醋品牌
刊发日期:2015-09-16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评论员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2015清徐醋文化节于昨日圆满落幕了,展会期间,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等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等省市领导巡视展台,数万名游客观展,近万人品醋,醋文化节展区成为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贯彻落实王儒林书记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清徐醋产业、打响醋品牌,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的信心和决心。
  清徐是“中国醋都”,产醋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醋文化源远流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上指出:“山西老陈醋长期位居全国名醋之首,蜚声海内外。我们要有成就感、自豪感,但更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据有关部门测算,全省210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仅有7家,其余的基本是小作坊式的。而有的省一个企业集团的年产醋量就相当于我们全省总产量的43%,收入差不多相当于我省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我省‘山西老陈醋’品牌知名度还没有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我们更缺乏全球视野,出口量不到生产量的千分之一。而刚才说到的外省的那个企业,建立了全国销售网络,覆盖全国60多万个终端网点,产品还广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我们国家驻外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使领馆。我省醋企业科技投入研发严重不足,产品仍然主要定位在调味品,没有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没有实现向高附加值的生物科技、健康产业的延伸。特别是产品标准执行不严,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有标准也不执行,甚至有的连生产资格证都没有,一些省外企业随意使用‘山西老陈醋’品牌,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严重损害‘山西老陈醋’的品牌声誉,我们省陈醋价格徘徊在2500元—3000元/吨的较低价位,而现在4度陈醋的生产成本已经达到了2450元/吨。外省企业有的销价是4500元—5000元/吨。可以说,我省拥有3000年历史的醋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很脆弱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醋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虽然全省几百家醋企业的产值还不如现行煤炭价格七八个100万吨的小煤矿的产值高,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老陈醋不仅是山西的优势产业,更是山西产品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山西人的‘面子’。当年,阎锡山的部队“宁缴枪不缴醋葫芦”,今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更不能丢了山西的‘醋葫芦’,要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这个产业潜力巨大,我们通过调研已经有了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特别是相关市县,一定要把这些意见落实好。”
  王儒林书记关于全省醋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对于清徐醋产业而言,更加直击要害。
  “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清徐老陈醋,盖得天地万物之精华,继承传统精湛之技艺,唯设蒸、酵、熏、淋、陈之程式,独享酸、香、绵、甜、鲜之口感,名满天下。2006年,清徐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我县在传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产业集中度,挖掘特色品牌,以创新为基、以文化为魂,带动产业升级。目前,我县共有QS认证酿醋企业40家,已形成7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60万吨的食醋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老陈醋生产基地、销售中心和集散枢纽。但是,企业规模小,太分散,产业链条短,竞争力弱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做大做强清徐醋产业、打响醋品牌,努力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只要我们紧紧围绕王儒林书记提出的醋产业发展的方向、要求和路径,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解决工艺标准和技术问题,产品创新解决产品品质和市场定位问题,企业创新解决资金渠道和组织结构问题,产业创新解决产业融合和集群问题,商业模式创新解决新型业态问题,以全面创新促进清徐醋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发展,就一定会把“醋葫芦”变成“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