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所著《战争系列》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法国传教士饶家驹以他的博爱、智慧与坚韧,在上海创立救护战时平民的“饶家驹区”,保护了三十多万中国难民,因此被称为“难民之父”“中国之友”。战后,饶家驹因救助德国难民劳累过度而死在德国柏林。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虽然在中国生活了27年,在难民保护方面有过突出的功绩,但饶家驹的感人事迹却鲜为人知。2014年11月,来自法、德、荷、美、韩、中等国的学者齐聚上海,第一次召开饶家驹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代表们呼吁并期待,饶家驹难民区的遗存应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本书是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问题相关研究的论文汇编,分为饶家驹与南市难民区考略,饶家驹与救助难民的团体、个人、活动,饶家驹与难民救助理念的弘扬三个部分,其中的外国学者论文均附有英文原文,还原了饶家驹战时平民保护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李继锋创作的《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讲述了: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州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为避免冲突扩大采取妥协政策。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那段历史。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其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始终不肯真心忏悔和反省,反而妄图篡改历史;其三是那段横亘于中国现代史上的战争,由于牵扯了千万人民,掺杂了无数民族恩怨,至今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未能披露于世人面前。
左太北编著的《左权家书》主要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反映了左权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十几封家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还有左权的简传、领导人的题字照片、家人及后代的回忆纪念文章、左权陵墓及纪念建筑照片。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黄茅岭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后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1军团参谋长和代理军团长等职。
抗战期间,日军一方面命令陆军沿华北的几条主要交通线发动疯狂进攻,另一方面派出海军对中国沿海交通线进行封锁,妄图切断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国际交通线。切断了国际交通线,就等于切断了抗战的生命线!于是,中日两国在陆、海、空多个战场,围绕抗战交通线展开了一场场决定国家命运的生死决斗!抗战18次重大会战无不围绕对交通线的争夺。为确保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畅通,数十万远征军将士血洒异域。李戈瑞编著的《国殇(第10部抗战中的血色交通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中国首部全景展现抗战交通线战场的纪实著作。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曹聚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亲历了八年抗战,他从采访淞沪战役开始,随军走遍了大江南北,采访了台儿庄大战等大小战役,写下战地通讯无数,并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抗战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即撰成本书。《一个战地记者的抗战史》一书,曹聚仁先生以战地记者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还原历史真实的画面。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抗日战争的史论。本书中收有中国抗日战争歌曲、西班牙国际纵队和德国集中营歌曲、欧美国家二战时的歌曲以及苏联卫国战争歌曲等。全书集歌谱、文字、图片为一体,从艺术视角来缅怀英雄先烈,以音乐文化来奏响世界和平。该书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成为入选选题中唯一的一本音乐类图书。“用歌曲来反映历史,用历史来诠释歌曲”——这是一本具有文化含量和文献价值的歌曲集,同时也是一本可供各种庆典和群众集会演唱的歌曲集。
历史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那些曾经用画笔作刀枪,冲向抗日救亡战场的漫画家们,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创作的新闻漫画,早已融入了历史的记忆,成为浩瀚宇宙里一颗颗闪亮的明星,照耀着我们今天的心灵。如今,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周年了。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完全散尽。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与世界人民一起保持高度警惕,捍卫和平成果。刘一丁编著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国抗日战争新闻老漫画选)》精选70年前诞生的一幅幅中国抗日战争新闻漫画,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具备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揭示了苏联军队出兵中国东北以及东北亚的详细情况,以及对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用。书中详细阐述了美国如何对日作战,如何对日本扔原子弹,苏联红军如何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以及日本如何投降的过程。盟国在采取那些行动之前进行了哪些幕后活动,中国在这些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过程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了。我们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公正地评价盟国的贡献,也希望当时的盟国和历史学家们公正地评价中国的贡献。
这是首部艺术再现万历朝鲜战争的史诗巨著,布局宏大,情节抓人,精彩绝伦。作者以大明抗日援朝为主线,旁及明朝内部战和两派、日本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斗争,深入展示了权力争夺的复杂与残酷,艺术再现了这段不能遗忘的历史。
更为难得是本书兼顾历实性和艺术性,有虚构但不戏说,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虚实相生,以虚补实,以实现艺术性与历史性的高度统一。
本书的成书过程历时五年,这样一部严谨之作相信会为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带领读者走进明末万历抗日援朝战争的历史风云,让我们得以更深刻认识、反思今日的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