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篇
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①消除恐惧感
借鉴国外的做法,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宝贝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宝贝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这样能够消除宝贝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我们也尝试过从亲子班入手,让宝贝一点点熟悉幼儿园环境,然后再过渡到幼儿园的方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新小朋友参观,老师到小朋友家家访,集体办入园前的亲子班等等,都是帮助宝贝了解幼儿园的好办法。
妈咪可在宝贝入园前多带宝贝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方法,不少敏感的宝贝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入园适应期,让焦虑的妈咪松一大口气。
②提高适应能力
宝贝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之后,是不是就一定爱上幼儿园了呢?也不一定。还会有一些宝贝存在着对幼儿园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一般那些在家里比较娇惯的宝贝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
有的大人对宝贝的培养不够理性,以为爱就是替宝贝做事,就是立刻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结果造成宝贝自理能力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宝贝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宝贝得到的关注锐减,这对宝贝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宝贝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宝贝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打人,也开始出现。
要帮助宝贝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宝贝做事,是剥夺宝贝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宝贝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宝贝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宝贝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妈咪对宝贝的关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宝贝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了解他人也有需要,了解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以减少宝贝今后的挫折感。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宝贝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耐心地帮助宝贝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宝贝战胜不适应。
③妈咪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宝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作为妈咪,当别人告诉我,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儿子在我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时,也很不能理解。但是,自从我自己创办幼儿园之后,我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后来我和家长们开玩笑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给你录下来。我们过去听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老师“赶”妈咪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时,心里有些反感。可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宝贝离开的妈咪,她们的宝贝往往哭闹的时间更长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宝贝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妈咪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妈咪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宝贝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奥妙,那么妈咪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宝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宝贝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宝贝在幼儿园的情况
宝贝入园之初,妈咪想了解宝贝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
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宝贝的情况,但妈咪最好不要一见到宝贝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宝贝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宝贝回到家,妈咪都要当着宝贝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宝贝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宝贝,进一步引起宝贝的紧张情绪。
★让宝贝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当宝贝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宝贝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妈咪可以多陪陪宝贝,与宝贝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宝贝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妈咪可以简单向宝贝说明:“宝贝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咪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宝贝认识到,妈咪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宝贝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宝贝的痛苦。
挑选合适幼儿园的三个渠道
如果你的宝宝确实各方面都符合了适合入园的条件,你该如何为他(她)选择一个合适的幼儿园呢?简单来说,您是想选择那些自称以学为主的幼儿园,还是选择一个游戏乐园呢?
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员丽贝卡对“学院派”、“游戏派”和“中间派”3种不同类型幼儿园的721名4岁儿童,进行了语言、自助、社交和适应能力的比较,结果发现,那些游戏派幼儿园的孩子比其他两类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更好。由此看来,把孩子送到教学为主的幼儿园,短期看或许有些收获,但长期看却问题多多。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能导致更多的行为问题,如缺乏活力等。
挑选幼儿园的渠道
①借鉴他人经验,多听听已入园幼儿家长的反映,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除了向同事、亲戚、朋友了解外,还可以找邻居、街道、甚至慕名前去向那些家长诚恳咨询,或许会令你喜出望外。
②向幼儿园老师了解,同行中人是为你判断、出主意的最佳人选。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千万别错过呀!
③亲自走访,无论哪种途径,最后总要亲自去拜访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一个幼儿园总有其成熟或不成熟的方面,家长择园时不必以一弊而盖全。总之,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的孩子选一个适合的幼儿园。
中小学开学篇
小一新生入学准备不完全攻略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因此,父母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并且必须要当成家中的一件大事来办。
一、心理准备
首先,告诉孩子上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事情。也要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习为儿戏。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孩子从一开始能否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育工作,孩子上学就不会发憷,就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剪纸、捏人、写字、画画等,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
在生活习惯上,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一日生活,提前作些准备,提高孩子自我照顾和保护的能力。孩子必须学会正确的穿衣、裤、鞋,有好的饮食及进餐习惯。
在卫生习惯上,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勤剪指甲;保持衣物的整洁和环境的整洁。
总之,在孩子入学这件事情上,为父母的要做到外松内紧,尽可能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自己也带给孩子。在思想上重视,落实到行为上需细致,但千万不可焦虑。毕竟孩子入学只是漫长人生的一小步,即使做得不够好,也无需太过自责。
大学生入学篇
大学不得不知的四件事
随着9月的到来,又有一批学子要踏入大学的大门,新生们的内心汹涌澎湃,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然而,准新生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大学4年的生活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度过,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期许?在此,我们给准新生们带来四点建议。
广交好友
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没有人是孤身一人打天下的,坚固的友谊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意义。”
——马克 扎克伯格
马克 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学生,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了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照片拿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黑客事件之后不久,Zuckerberg就和两位室友一起,用了一星期时间写网站程序,建立了一个为哈佛同学提供互相联系平台的网站,命名为Facebook ,Facebook在2004年2月推出,即横扫整个哈佛校园。
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会帮助你。但是你也应该让自己有帮助他们的实力,所以,你要努力,你和你的朋友会一起在将来打造一个可能很辉煌的事业。很好听是吗?但是记住,你们都要努力。
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斯蒂芬 乔布斯
在演讲的最后,乔布斯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曾读到过一本非常棒的杂志——《全球目录》,并将该杂志最后一期的封底上印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送给所有在场的听众。从此,“Stay hungry,Stay foolish”被当成乔布斯先生的名言广为流传。
学习,永远别忘记它。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不要害怕失败
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乔安妮 凯瑟琳 罗琳
乔安妮 凯瑟琳 罗琳,作家,代表作品《哈利 波特》系列小说。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Chipping Sodbury普通医院。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罗琳要求年轻人在面临生活挫折和失败时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
人在成功的时候是学不到东西的,人在顺境的时候,在成功的时候,沉不下心来,总结的东西自然是很虚的东西。只有失败的时候,总结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是真的。在大学,每个人必定会遭遇大大小小的各种失败,请在沮丧时谨记这一点。
学会感恩
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要感谢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谢那些启发过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谢那些上不好课的教授,因为他们迫使你自学。——朱棣文
朱棣文(Steven Chu)美国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华人血统,祖籍中国江苏太仓,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成长于美国社会这个大熔炉,铸就了朱棣文既含蓄文雅,又颇具美式幽默的演讲风格。
感恩是一种智慧,在人与人相处中尤为重要。大学中,首先熟络起来的必定是自己的室友、自己的同学,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所以,请大家一定好好珍惜,发生误会、起争执的时候,要想想曾经得到的帮助,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