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2855期 >2015-08-31编印

“新三板”挂牌知识问答
刊发日期:2015-08-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新三板融资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海阳新三板融资托起绿色梦想
  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430065)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公司,作为专业的太阳能电站服务商,主要从事以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行业。成立于2005年7月12日,2009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10年3月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功。
  登录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后,中海阳于2010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定向增资,以每股人民币9元的价格增资1250万股,共募集资金1.12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增至6000万元。公司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太阳能电站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并继续扩大对太阳能光伏产品及LED 绿色照明产品的投资力度,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此次定向增资从公告募集方案到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历时仅3个月。
  2010年11月,中海阳启动第二次定向增资,以每股人民币21.2元的价格增资1000万股,募集资金2.1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增至7000万元。公司尝到了融资的第二个甜头:挂牌等于公司价值提升,等于公司估值提升,等于股权价值提升,最终,公司可以用更少的股权融得更多的资金。
  通过两次定向增资,中海阳共募集3.245亿元的资金用于公司发展、项目开发,对公司飞速发展起到了突飞猛进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拥有充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中海阳放开手脚大胆进行战略布局,使公司的“专业的太阳能电站服务商”得到了全方位市场定位,从原来的太阳能光伏领域,延伸到了太阳能光热领域。至此,公司的业务范围得到了全方位市场定位。
  然而,这还不是挂牌为公司带来“实惠”的全部。挂牌后,公司等于做上了常年免费广告,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得以提升,于是公司在新三板市场的平台上有机会对接更多的潜在客户资源,从而获得更为充裕的项目储备,业务机会随之增多,在业务关系中的定价、议价能力也相应增强,2010年公司新签订合同额达5.5亿元,是2009年签订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合同的6.32倍;同时品牌实力的提升还吸引了许多战略投资者向中海阳伸出橄榄枝,希望在项目、公司发展等各个领域寻求合作机会,共同开发太阳能产业。
  此外,步入新三板市场,更使得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由于新三板所有操作模式都是参照主板实施,在新三板的规范指导下,促进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使公司管理、经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公司无论从行为上、思想上都朝向更高一层的公众化公司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