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54期 >2015-08-28编印

人人都应学会感恩
刊发日期:2015-08-28 阅读次数: 作者:徐凯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个能够广施恩惠、救济民众的人,是超越儒家的道德准则“仁”而达到“圣”的境界的,但这又是何等难以企及的一个层次,连尧与舜都很难去做到,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虽然我们做不到博施广济,但对于别人曾经给过我们的种种帮助与恩惠,要知道去报答。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只是一个人在前行。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领导、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关怀与帮助,还有社会提供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乃至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春华秋实,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回报。每一个人要懂得我们的获得是基于别人的付出,要心怀感激之情。
  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中有个“绝缨之宴”的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要知恩图报。春秋时期,一次楚庄王平息了叛乱,大宴群臣。觥筹交错中,不觉已是黄昏,楚庄王命人点上蜡烛,还特意叫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向文武众臣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刮过,筵席上的蜡烛顿时熄灭了。这时有人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对于这样无理的行为,许姬并未声张,而是在拉扯中趁机扯断了那人的帽缨。许姬向楚庄王告状,请求点亮蜡烛查看大家的帽缨,找出那个无礼之人加以处罚。楚庄王听后,不仅没有点亮蜡烛,反而要求大家都摘掉帽缨,以便玩得更尽兴。席散之后,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笑着说:“此次君臣尽情欢乐,有人酒后失礼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众臣感到心寒,大家可能就不会再为楚国尽力了。”几年之后,楚晋交战,有位将领总是冲锋在前,拼力死战,大败敌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那将领正是扯许姬衣袖人,正是楚庄王的大度与宽容,将领的知恩图报,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佳话。“感恩”之心,就如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生一世,除了有成功、收获的喜悦外,难免也有失败、挫折的烦恼。当你遇到失败与挫折时,别人伸向你的温暖双手,给予你的帮助,都要心存感激之情,并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一颗爱的种子,它会发芽、开花、结果,让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的温馨,让我们的人生也更加美好。
  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说的是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他们吵架了,一个人打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了侮辱,在沙子上写道:今天好朋友打我一巴掌。他们到了一条大河边,停下来饮水和洗澡时,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后,他拿起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刻下:今天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之后,你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他笑着回答:“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对于别人带给我们的伤害,正如写在沙上的字一样,风一吹就让它烟消云散吧;对于别人对你的好,不仅要刻在石头上让它难以磨灭,更要刻在心里,时刻记得要回报别人的恩惠。感恩如一缕温暖的阳光,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人生里诸多不如意的事,在一个有爱心、知恩图报的人看来,却有了一份完全不同的味道。生活因为感恩,所以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