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2852期 >2015-08-24编印

正在消失的算盘情结
刊发日期:2015-08-24 阅读次数: 作者:宋斌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银行与算盘的情结可以说由来已久,在银行的迈进历史长河中总少不了算盘的陪伴,银行人对于算盘的熟悉程度堪称是世间最用心的熟悉,因为不用心就很有可能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可是随着银行向高精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东西被运用到银行的日常工作中,算盘也渐渐被计算器所取代,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还记得小时候拿着那种上面有两颗珠的老式算盘玩来玩去,有时候会把它翻过来当车推,玩得那叫一个高兴,这也许就是最初的算盘记忆吧。慢慢地长大了,对算盘的认识也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胡闹,真正“懂”算盘应该是从小学数学课开始的。记得那个时候算盘已经发生了演变,不再是上面两颗珠的老式算盘,而是变成了上面是一颗珠的新式算盘,这样的改变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真正认识和系统地学习算盘就这样开始了。
  从那以后,每天上学就多了一件随身物品,那就是算盘,那时的家长都怕我们这些孩子在上学放学途中把算盘弄丢,所以会用一根绳子系在算盘的两头,让我们像书包一样把算盘背着,边跑边发出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久而久之算盘声成了上学放学途中的又一个美丽音符,陪伴着我们童趣无限。然而老师的算盘却与我们不同,后来才知道这是为教学“特制”的。它是由几根倒过来的U形铁丝和看上去并不灵活的塑料算盘珠组成的,颜色鲜艳、醒目。每次老师在拨动那几颗算盘珠时总显得那样使劲,因为它不灵活的缘故,所以拨动算盘珠的每一步都会很清楚而且保留很长时间,直至老师教会我们为止。老师在讲台上拨,我们在下面跟着拨,偶尔老师还会“视察”,真可谓是手把手的教学呀,那样的学习场景直到现在都觉得非常幸福。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虽然现在可以拿出来好好回味,可是不免对现如今算盘的境遇深表担忧。就连曾经离不开算盘的银行,现在也开始对算盘疏远了。没有了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指尖的计算器变得是那样安静。
  小时候,认识算盘,学习算盘,但是没有想到长大后我会走进银行,再次近距离地去触摸、拨动算盘。当我在银行上班的第一天,看着久违的算盘时,心里除了激动还有就是想念。然而还没有等我的想念迸发出最灿烂的火花时,我却又要忍受算盘的离去。可能有的人没有注意,就在我们银行,在我的身边,能见到的算盘正在越来越少,或许真的有一天它会从我的眼前消失。也许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可是我总是无法割舍那难忘的情结,从小到大,算盘就是我的朋友。古人的聪明智慧在算盘上得以尽显,眼到、手到、心到,说起来简单却需要最认真最勤奋的练习,是算盘教会了我“用心”。
  真不希望将来我们的子孙们在博物馆里去认识算盘,现在请给算盘留一点生存空间,真的很好。作为一名银行人,需要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