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驻守陆口的吕蒙打算消灭关羽。为了麻痹关羽,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吕蒙,对他说:“关羽和您的防区相邻,为什么远远离开,以后不会为此而担忧吗?”吕蒙说:“的确如你所说,可是我病得很重。”陆逊说:“关羽自负骁勇,欺压他人,刚刚取得大功,骄傲自大,一心致力向北进攻,对我军未加怀疑,听说您病重,必然更无防备,如果出其不意,就可以将他擒获。您见到主公,应该妥善筹划此事。”吕蒙大惊,为不泄露军机,便说:“关羽一向勇猛,本就难以与他对抗,而且他又占据荆州,广施恩信于人,再加上他刚建有大功,胆量和威势更加盛壮,不容易图谋。”但陆逊的才干为吕蒙所熟知。后来吕蒙去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他驻守陆口,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考虑事情深远,有担当重任的才干,看他的筹划谋略,最终可以承担大任。”孙权就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了吕蒙。
陆逊至陆口,立即写信给关羽,信中言辞谦卑,大赞关羽,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关羽看信后,轻视陆逊,遂丧失了对东吴的警惕。以后的事,大家知道了,吕子明白衣渡江,计取荆州。
黄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亲率十万大军凶猛而来。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前去抵抗蜀军。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力排众议,甚至忍受着诸将的误解和愤怒,耐心等待。一直等到蜀军兵疲意懈、锐气大减之时,巧用火攻,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大获全胜。此谓“陆伯言火烧连营”。
当初蜀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则绳之军纪,严加制止。吴军获胜后,诸将这才对陆逊大为佩服。孙权听说后,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告诸将不服从指挥呢?”陆逊说:“我深受国恩,所负重任超越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况且这些将领或是陛下亲信,或是我军勇将,或是国家功臣,都是国家理当依靠来共同建立大业的人。为臣虽说笨鲁懦弱,心中暗慕蔺相如、寇恂谦虚居下的道义,以成就国家大事。”陆逊的卓越见识和恢弘气度,让孙权赞不绝口。
会稽太守淳于式曾上奏孙权,说陆逊非法征用民众,扰乱地方。后来陆逊到京城,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孙权说:“淳于式告发你,而你却举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的本意是要养护百姓,所以告发我;如果我诋毁他,就是扰乱圣上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提倡。”孙权说:“这确实是厚道为人的做法,只是别人做不到罢了。”
陆逊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还娴熟治国安民的策略。
他二十多岁时担任海昌县令,遇到旱情,就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百姓,鼓励督促百姓种田农桑,百姓生活得以改善,因躲避赋税徭役逃亡的人也都得到妥善安置。会稽、鄱阳、丹阳等地山民作乱,他外出平叛,所经之处无不服从,所过之地都整肃清净。他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慎动干戈,轻徭薄赋,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养本保民。
陆逊以理服人,以严立威,对皇室子弟严格要求、不徇私情。孙虑修建了豪华的斗鸭栏,受到陆逊的批评,就把斗鸭栏拆掉;孙松军纪不整,陆逊就当着他的面对他手下的官吏施以髡刑。陆逊对人,既能识人,又能坦诚相待。暨艳对待官吏们的做法过于偏激,诸葛恪对上盛气凌人、对下目中无人,陆逊都对他们进行劝阻告诫。在对待太子的问题上,陆逊与孙权意见不合,因此忧愤而死。后来暨艳、诸葛恪招致灾祸;孙权也非常后悔听信谗言,对待陆逊不够深厚,而且事实也证明了孙权在继嗣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当初孙权说陆逊“内外之任,君实兼之”,将自己的印章放在陆逊那里,命左右用御用伞盖遮覆陆逊出入宫殿大门,并赏赐他御用的上等珍品,这在陆逊都是当之无愧的。
陆逊的儿子陆抗继承了父亲的风范,有谋略有才干且忠诚正直。他与诸葛恪换防,临离开时,全面修缮城围、墙屋,任所的桑树果园不许人随意破坏。诸葛恪到来后,看到陆抗的营寨整洁如新,而自己的许多地方都有毁坏,非常惭愧。
看到朝廷政令多有缺失,陆抗“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认为“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辅佐君王宁可冒犯而死也不能欺骗,人臣的节操在于不惜为国献身),于是上疏指出当务之事十七条。
在西陵抵御晋军,陆抗有谋略有主见,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主张;按照他的指挥取胜之后不骄不躁,谦冲如常。他与晋将羊祜对峙的时候,两人都光明磊落,惺惺相惜,留下了最为人性的千古佳话。
如果说陆逊以大局为重、以德报怨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陆抗的这份从容淡定也同样非比寻常。所以陈寿说他们父子是“一代接一代获得美名”。
理想的人臣,是名副其实的国之栋梁、君之股肱。有这样的人在至尊身边,国泰民安,风清气正,人心向善,上下祥和。然而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能遇到,那是一国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