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43期 >2015-08-03编印

游台湾随想
刊发日期:2015-08-03 阅读次数: 作者:郭亚忠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打算赴台伊始,心有戚戚焉。台湾,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时常在国内东奔西走,多是具体的忙碌,奔波的脚步碾碎了感慨,再忙也是在自家的院儿里,自在。偶尔出去转转,多是拘谨的打量,宛若在别人家里串门儿,得端着,拿捏着。而台湾……像是亲亲的哥俩儿,虽是嫡亲,但半个多世纪的疏离,乍相逢,竟不知该如何面对。
  初知台湾,是在小学时期的那个年代,那是祖国的宝岛,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上中学,那个年代尚未远去,有机会聆听了邓丽君的歌声,惊叹这么一个弹丸之地怎会有如此柔情似水的天籁之音?
  上大学,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感动之余总是纳闷,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怎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来?
  再后来,叹息着三毛流浪的足迹,了解了老兵的辛酸,眷村的沉浮,故宫国宝的颠沛流离,台湾史的跌宕起伏均淹没在了佛光禅寺的梵罄钟声里了。台湾,总能想到那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台湾,心中总缱绻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情愫。
  踏上台湾,才知应了那句诗:不管你来与不来,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
  我了解的均已看到,我看到的亦大致了解。
  而出乎意料的,带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毛公鼎上那令人神往的铭文,不是阿里山的壮如山美如水,而是台湾旅游的服务意识和台湾导游的素养和敬业精神。当然我们都知道导游只是当地旅游的一个形象窗口,导游包括司机更像是台前的演员,戏出不出彩儿,幕后的导演制片,台湾当局或说是台湾旅游的相关负责人甚是关键,台湾对旅游的规范管理和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可通过全程细致入微的服务体现出来,或许我是在管中窥豹,我也只有缘结识他们众多导游中的一位,但只这一位就代表了台湾2300多万民众的形象了,只这一位已让我感慨万端了。
  感慨一,导游的年龄。看惯了大陆的年轻导游,乍一见这样一位已逾知天命的资深美女,尽管她装扮保养得像三十多的,但最终我们还是得知其真实年龄,便觉得诧异,台湾女性真是很辛苦,这般年纪了还做导游,但一路走下来,我们还是庆幸遇到了她,要知道,能有幸遇到一位优秀的导游,你的旅程便会光彩倍增!因为年龄积淀出了丰厚的阅历,转而成为娓娓而谈的肺腑之言感染着每一位听众,因为年龄她更懂得珍惜,做好自己的每一个细节!
  感慨二,导游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她精确地用词和语言组织很显功力,这不禁又让人叹服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台湾传承的很是地道,而且台湾优秀的国民素质教育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汩汩涌来。
  感慨三,导游的爱岛情结很真,从导游身上可看出台湾民众的凝聚力很强。在一路走来中,那种对家乡的爱恋总是处处流露。她对台湾的解读客观、公正、全面。
  精彩解说:我替我们台湾的小马哥欢迎诸位莅临台湾,感谢你们对小马哥的支持……
  感慨四,导游的知识面宽泛。大到台湾的相关历史,台北故宫承载的厚重文化,小到路旁居民房舍的状态,林间一棵小小的植物的科属,大都问不倒她。
  感慨五,导游的宣传理念很强,不仅宣传景点,推销商品,同时还宣传环保,宣传台湾人日常生活中文明的细节,宣传佛教景点的同时劝化向善。
  感慨六,细节决定成败。车何时开,滞留时间,导游都会提前告知游客,如果时间未定,他也会告知原因,有时逐个房间打电话。台湾的气候炎热,但导游和司机无论再热,也会站在车旁边,等着客人上车。汽车出发前冷气已经打开,客人一上车,立马会感受到凉爽许多。
  此外,台湾的导游总是想办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除了介绍风土民情外,还不时地与游客互动,穿插一些小节目,如知识抢答、唱歌、学说各地方言等,既通俗又不失雅趣,谁讲得好,导游奉送小奖品,奖品均是导游自备,一路上讲解、互动、休息安排得体,使乏味的旅途增添乐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大陆的导游,他们大都年轻,体力旺盛但内涵不足,他们也都曾很艰难地过关斩将,通过苦读通过考试才取得导游资格,但合格不代表卓越,一个导游所应具备的品格,态度,知识面以及热忱,应远不止考场上应付来的那点儿东西!
  返回时在飞越台湾海峡的舱内,思绪万千,想起导游的解说:
  说实话,我们台湾的自然旅游资源比不上大陆,我们的历史人文景点也比不上大陆,所以我们只能靠优越的服务来取悦我们尊贵的大陆游客……(之所以被称为尊贵,主要是购物消费水平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我们汗颜,我们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我们也一直在尽力完善着诸如旅游的相关法规政策,游客的保障体系,对游客的服务细节等软实力方面的工作,但同台湾相比我们真做到位了吗?“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拥守着丰饶的旅游文化资源,假如我们山西的服务意识与相关设施等方面能够做得尽善尽美了,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晋善晋美”。假如我们能够借鉴台湾,“软硬兼施”,那真的会更善更美的!再假如,假如我是从事旅游的,我可能改变不了全民的综合素质,但我可以更严格地规范我们导游的服务水平,我可能无法遏制满大街的脏乱景象,但我可以尽可能通过我们导游的宣传,使游客在景区内文明观光。我可能无力协调因利益牵扯而导致的旅游资源流失,但我可以提高我们导游的能力水平,使得也许一生只来晋一次,一生只接触导游这一个山西人的游客称啧而去……可惜我不是,甚至于根本不懂旅游这样一门高深的学问,便在此枉加评判,我只是一名普通游客,一名希望山西旅游腾飞的晋人。如此而已。
  想起临返回的前一天,导游又在眉飞色舞地推荐金门高粱白,终归一个高粱白,被其口吐莲花般地演绎成赛茅台了,好在一路下来,大家也练出了点免疫力,且均不善饮,听了一脸漠然,唯独李老师他的馋虫又被忽悠醒了,当即买来,之后一脸怨怼:喝着不对味儿,像听闽南话,和咱的“小汾”简直没法比!
  转而又问我:你说如果咱山西的导游都像她这样儿,那汾酒还有咱清徐的陈醋销量会不会翻番?
  交谈间便想起了余光中,他那首《寻李白》中的: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发始于晋地。晋地,惟愿早日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