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月英任丽珍
贫困像一头无影的魔一样,时刻在啮咬着他,作为我县2015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家中无电脑,不知微信为何物,你信吗?
懂事的他,为省钱节衣缩食,导致缺乏营养指甲盖整块整块脱落,怕父母心疼用胶布缠裹当指甲套;本可走进北大,成为该校一名医博生,只因怕就读8年时间长,花销大,拖累家人,他抱憾选择了同济大学;
屋漏偏逢连阴雨,刚刚领到录取通知书,却发现父亲患了无法治疗的疾病……
状元囧途:现实很骨感
又是一年录取季!当更多考生在为自己能否被录取而担忧困惑之际,作为徐中也是我县理科状元的陈明,作为全省仅有的3位高考数学成绩满分之一的陈明,在接到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时,当前最棘手的难题,则是迈进大学校门的第一笔学费从哪里来?母亲一直身体不好,而今父亲又身患重病,父母亲的医疗费如何筹措?
陈明,现年19岁的他,出生于徐沟镇西怀远村一贫困家庭。还在他一岁半时,其母亲因车祸做过两次大手术,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压力,身心的劳累,更使其生性好强的母亲三天两头吃药调理,仅今年春季就花了5000多元的医药费。尽管家庭这样贫困,其坚强的母亲常常谢绝邻居的施舍,还把村委会给予的低保名额主动让给别人;其父是和顺山里娃,因家境贫困,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一字不识的他只能做苦力养家糊口,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其患了腰椎病,并因其下体不适住院做过手术。懂事的陈明节衣缩食,导致营养不良,指甲盖整块整块脱落,孝顺的他怕父母看到心疼难过,偷偷用胶布缠裹搪塞遮掩,后被母亲发现,经过吃药调理,总算在高考前恢复正常。
今年高考,陈明以659分的成绩,成为全县的理科状元。然而,为能够尽早摆脱贫困现状、尽早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陈明放弃进入北大成为一名医博生的机会,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几天前,正当全家沉浸在他高考获得理科状元的喜气中时,其父被查出患了无法治疗的疾病,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雪上又加霜。
作为家中的独子,看着体弱多病的母亲和日渐消瘦的父亲,人在囧途的陈明,除了考虑如何贷款上大学、大学期间如何课外打工这些渠道外,更多的担忧,则是父母亲的健康状况及自己大学期间,全家人今后的生活来源。
状元乐事:理想很丰满
走近理科状元陈明,感受这位贫困家庭出生的90后的励志故事,有这样一句话瞬间在脑中闪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然而,关于陈明,我想这句话的顺序应该反转为:“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
在徐沟镇西怀远村南的一处农家小院中,记者见到了这位我县的理科状元——陈明。乍一看,这个瘦瘦的男孩,单薄却坚定的神态,给人以清纯而内敛的感觉。小院整齐简洁,外墙贴着瓷砖,仿佛与大家所说的特困家庭不大相符。仔细一看,屋顶上整排的旧木梁,屋子里除了一套亲戚家退换下来送给的旧沙发之外,冰箱、电脑、洗衣机等别无一物。主人家的家境,在极力的遮掩中,终究露出了沙发外藏着的拮据。恰逢该村的妇女主任与原小学校长也在这里,记者于是和他们聊起了这位打小儿便一路三好学生、优秀学员的陈明。
不比吃穿比学习!出生贫苦家庭的陈明,对于吃穿只知节俭,对于名牌从未关注,打小儿,陈明最大的乐趣便是“啃”难题。征服那些学习生活中的拦路虎,是他的一大乐事。人常说寒门出贵子,以苦为乐的陈明,总能将寒门的生活过出甜甜的味道。高一的首次月考,与陈明同住一屋的室友们发现:作为室长的陈明,穿的衣服鞋子价位最低,考得分数全班最高。逐一比对后,结果发现,该宿舍学生的考试成绩,竟然与他们日常所穿衣服的价格,恰巧成反比。穿的衣服越便宜,考试成绩越好;穿的衣服越贵,考试成绩越靠后。这次隐形的PK,却从根本上形成了该宿舍舍风、该班班风。从此,作为班长的陈明,他与他的1203班,将最节俭作为一种吉兆,一种风尚,形成整个班级的一种风格。倒比吃穿,正比成绩,成为1203班的一种默契。
关于学习技巧,陈明的学习方法之一是,不死记硬背,不重复解题。做卷子时,陈明不赞成题海战术。他以为,做一张卷子将所有题型全部搞懂吃透,比那些做几张卷子,遇到难题总是留下的重复更有意义。不会的题,一定要日清日结,而不是绕过去,会做的同类题型,没必要浪费时间不停重复。
陈明的学习方法之二是,向课堂要效率,老师讲课时一定要认真听。每当他上课困得厉害,眼皮直打架时,母亲那期待的眼神以及每次风雨无阻送他出发的一幕幕场景,就会在他眼前浮现,他丝毫不敢懈怠,也从不顾忌别人笑话,立马在课堂上站起来听课。对此,同学们早已见怪不怪。
在遇到难题时,陈明总是自己先解决,而不是首先找老师讲解,他以为,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了的难题不容易忘记,另外,通过自己努力将一道难题攻下来,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一般让人颇有成就感,难题对于他的吸引力、诱惑力可见一斑。
提起他的老师,陈明能够说出从小学、到初中教过自己的每一位老师的感人故事。提起他的恩师们,高中时代的班主任乔有根老师,相处三年的生物老师赵艳珍等,都在陈明的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象。就以赵艳珍老师为例,陈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以解难题为乐事,赵老师以讲课为乐事……”校园情,师生谊,令他奋发向上。
励志人生:人穷志不短
提起对其人生影响力最大的人,刚刚得知父亲健康状况不佳的陈明,满是沉重的脸上顿时荡起幸福的温情:母亲陈锦云的言传身教,是他的最大福分。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最好的礼物。还在陈明上幼儿园时,其母陈锦云便要求他坚持早起早睡,每天按时上学,风雨无阻;教育他不比吃穿比学习,穷人的孩子有骨气。陈锦云,2013年,这位家境特困的低保户,将卧病在床多年的父亲养老送终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到村委会,将低保户名额主动让出来,希望这笔低保金,能够帮到比她家更困难的人家。节俭的她,为给儿子陈明挤出一点营养食物,她总是努力把家里能够省出的吃的给儿子攒着、攒着……周末的伙食与平常总是“两重天”,而儿子走后的周一到周五,她一日三餐几乎每天吃咸菜。懂事的陈明,每个星期天回到家,吃着母亲精心准备的有肉有菜的周末饭菜,每一个周末都像节日一样珍惜珍爱。为此,他也私下里将妈妈给的生活费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为此导致缺营养而指甲盖脱落,用胶带裹上安慰妈妈。
陈明和母亲也吵架,逢年过节,母亲要给他添置新衣服,陈明便和母亲急。校服穿着蛮好的,买新衣干啥?别人家孩子是想要啥家长不给买,我是不想要啥你硬要买……
陈明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看电视,亲情类的感人场景他会感动;看抗战片,冲锋号响起、为国家献身的场景却更让他振奋乃至流泪。自幼家境贫困的陈明,小学时代曾受到过日本友人的学费资助。中学时,家境贫困的他坚决拒绝了日本人的外援不吃救济。陈明此举,与其母亲将低保户名额让出来,成为邻里亲朋一大美谈。生活中,陈明对名牌没有概念,他的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家中没有电脑,至于德克士、耐克是何物?在他的大脑中只是一片空白。别人一个月生活费280元不够花,他一个月200元生活费还将结余出一半,留给母亲用以贴补家用。
提起人生理想,陈明当前的理想是努力改变现状。高考刚刚结束,陈明每天能做的,就是帮父母亲多干活,炽热的夏天,在温室干活的他闪了腰疼得直咧嘴,也不告诉母亲,他恨不得能在开学前,将所有能帮父母干的活儿全部完成。
一路奖状一路歌。这位理科状元不仅成绩好,而且历任班里的班长、宿舍的室长,业余时间,他还爱好象棋等活动。在一厚沓的奖状中,记者随手抽出两三张,一张是2012年全校高一象棋比赛第二名,一张是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三等奖优胜证书,还有一张是2014年山西高中化学竞赛预赛(太原赛区)比赛中,荣获太原市二等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帮这位理科状元与他的贫困家庭一把,因为他需要您,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拉一把,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我们的心,去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有意爱心人士请联系本报。
联系电话:13834161265 136536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