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的战争已经打响,在祁县中学的校园里,回旋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反对武装日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十八岁初中毕业的哥哥,踊跃报名,于1951年1月1日,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湖南长沙高级工兵学校的新兵训练中,哥哥遵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校训,不论在崎岖陡峭的山地,还是在泥水污浊的河涧,摸爬滚打吃苦耐劳;不论在烈日炎炎的训练场地,还是在严肃的课堂,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在汽车的整车拆装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在沈阳军区后勤部机械科工作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零下三十多度严寒的冬日,带领同志们,进行体能训练;在摄氏三十多度灸烤的夏天,仍然不忘军人应有的日常课目;由他创意的“冬日练,斗严寒,为国家,身体健。夏日练,战烈日,看世界,保家园……的“三字经训练法”,推广到兄弟单位,为此又一次荣获了三等功。哥哥转业到“西飞公司”之后,以干部身份担任车间工具保管员,利用费旧材料自己动手,焊接了工具架,编制了工具手册,解决了长期以来,工具混乱的状况,为此被评为厂里的标兵。解放军严肃认真忘我工作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人生品格。
在哥哥的一生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让世人称赞不已。哥哥身边一直带着针线包,袜子破了自己缝补:衣服脏了,自己清洗;被褥拆补,全靠自己。而且还能根据需要将秋裤里面加上保暖层,成为保暖秋裤,以保护日渐衰老的双腿。有一年的夏日,我为他买了一床夏凉被,可他拒绝接受,并对我说:“我们现在有钱了,也要记住过去的艰苦岁月,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将被单拆下来当夹被盖,不必买夏凉被。”在我“革命精神要发扬,兄弟之情不能忘”的再三劝告下,才勉强接受。哥哥退休了,住在我们老家的“百年老宅”里,仍然吃着清淡的家常饭菜,自己动手将家乡各式各样的品种做得让人看着就流涎。解放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哥哥回到了家乡,心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在炎热的夏季,当他看到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不畏酷暑,辛勤劳作时,去供销社买上草帽,送到田间,让人们避暑;买上暖水瓶,让人们带开水,在田地里解渴;当阴雨连绵处处泥泞时,他又买上高筒雨靴,送到乡亲们身边,让大家穿上雨靴劳动。有邻居为买农具或生活困难向他借钱时,他有求必应。有一次,村里因拖欠了电费停水了,当他知道后,当即向村委会送去三千元,让村里交了电费恢复了供水。每当全国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时,不论是南方的冰灾,还是汶川的地震,他多次向灾区寄送救灾款,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那是南方遭受冰灾的时候,他去县邮局寄救灾款。当时,他穿着很朴素,让一位年青人唏嘘不已,当看到他所填写的汇款单时,被他的行为感动了,经多方打听询问,才搞清楚他的姓名和地址。事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将他的事迹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有一次我询问他,这几年一共寄过多少救灾款,他笑了笑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我们的养老金,都是国家给予的,当人民有了困难时,我们就应该积极支援。就是邻居们有了困难,也应该给予帮助。”话是这样朴实无华,却彰显出了曾是一位军人的他的高尚品质。
耄耋之年的哥哥,还是那样地勤俭着,那样地刻苦着,那样地善良着,那样地关心着国家和左邻右舍。军魂,照亮了光明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