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村老家又开始熏蚊子了,但我家的熏蚊子并不是点上蚊香去熏,而是点起火堆用烟去熏。小的时候曾有过无数次这样的熏蚊子经历,长大了离开了农村老家,那样的熏蚊子也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但是却始终没有忘记。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熏蚊子,当然了和其他孩子一样大多是冲着玩去的。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大人们并不会让我们独自点火,所以我们有了大人们的陪伴玩得也更放心了。
在农村不缺的就是烧火的“柴”,随处可见的废木料、粮食秸秆都是点火的最佳原料。小时候总会陪在大人身旁一把一把地把准备好的“柴”置于火堆之上,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燃烧的火苗,仔细听那木料燃烧时的噼噼啪啪声。有时还会找几个伙伴围着火堆又唱又跳,真有点篝火晚会的影子。由于这样的熏蚊子一般是在傍晚的院里进行的,通过燃烧“柴”而冒出的浓烟几乎会在短时间内把整个院子吞没。偶尔一不小心浓烟入眼,也会瞬间催泪而下。所以,对于小小的蚊子而言,浓烟弥散的结果会直接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小时候的记忆还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有些留恋。好在现在可以对这样的情节“温故知新”,但是今天的熏蚊子不是主要去玩得,多了些“正经”。因为我即将满十个月的儿子回农村老家住了,刚开始住的那几天,可恶的蚊子在儿子的手上和腿上叮了好几个包,看着就让人心疼。就在我们还想着要为儿子挂蚊帐时,母亲却另有想法:“挂蚊帐还不如在院里熏蚊子,咱家有的是点火的废木料。”此话一出,迅速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我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第一个“生火手”,看着院里许许多多的废木料我随意挑选了一些小的做为我的生火原料,垒好柴堆,然后找来废纸等一些易燃物置于柴堆最下面。做好准备工作之后,随后便用打火机点燃了那些废纸,以求用废纸的燃烧引燃上面的废木料。整个过程娴熟而有序,仿佛和小时候的操作一模一样,但明显认真了许多,虽然小时候只顾玩了,但还是学到了一些难忘的东西。看着柴堆慢慢地烧了起来,心里似乎也有了孩童般的高兴。
不过一会儿,浓烟就弥漫四周,整个院子都被笼罩在了烟雾中,赶走蚊子的同时,我们会把儿子居住的那间屋的窗户紧闭,以免浓烟乘机窜入熏到儿子。小时候可能会为火势的越来越旺而欢欣雀跃,但如今却有所不同了,我会在火势最旺时给它泼一头冷水,给火堆降降“火”。这样一“闹”,由于火势很旺后减少的烟雾就会再次增多,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烟,而不是火,希望越来越多的烟能把全院的蚊子熏得远远的,不来打扰儿子。
熏蚊子,家用的土办法,现在用起来效果真的很显著。在每天的傍晚时分,我们全家人会轮流熏蚊子,看着滚滚的浓烟心里总觉得踏实了许多,没有了蚊子的世界是多么的安静和舒适。看着儿子睡得美美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