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一个恩情满满的词汇,说出来就足以体现学生对辛勤付出老师们的报答之心。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并非真的如此,不妨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
越来越多的饭店商家打着“谢师宴”的招牌在招揽客人;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的“谢师宴”日渐高档。这就是当下“谢师宴”的现状,从中也不免看出了一些“悲哀”,许许多多的毕业生终究逃不过这一“劫”。原本美好的初衷,在不受约束的感恩中慢慢地走向了变味。
在一般人看来,编外人的饭店商家却唱起了“主角”,谢师的种种方法和各种菜肴统统有他们说了算。真有点担心,到底是谁在“谢师”,“谢师宴”也渐渐转变成了一场吃喝玩乐的娱乐盛宴。饭店商家借“谢师”之机痛痛快快地捞了一把,背后偷着数钱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在现在这个不断追求特色的竞争环境下,谁跑在了前头,谁就抓住了利润先机,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实惠。“谢师宴”就是他们一手炮制出来的“美味饭局”。做局之人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背后乐呵呵的饭店商家们。
仿佛现在的许多事情都不由自己了,就拿“谢师宴”来说,如果要想真正体现感谢恩师的价值,不是非要选择吃饭来报答的。其实“谢师”真的有很多方式方法,比吃饭好很多的不在少数。“谢师宴”恰恰是利用学生“想报师恩”的心理而绑架了学生的感恩情怀。回头再看看那些含辛茹苦的老师们,如果只为了吃一顿看起来很丰盛的宴席,相信他们就不会选择那样不辞辛劳了。
“谢师宴”的红红火火正一步一步地验证着饭店商家的营销“硕果”,看着赚得盆满钵满的饭店商家们,有些学生也坐不住了,不是因为饭店,而是因为自己的同学。
你的“谢师宴”是899,我的“谢师宴”就希望是1899。攀比之心成了“谢师宴”火爆的有力助推器。看到现在的学生们不比成绩而是比“谢师宴”,真的心里有点心酸。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想感恩老师当然最理想的手段就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感恩。用饭局强撑起来的“感恩”看着就不是味,攀比就更不应该了。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就该怎么做,用不着和别人比,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表达感谢的方式。
师生情是一辈子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学生好好学习,老师好好教书。在今天的“谢师宴”里,学生和老师都不是“主角”,背后的微笑之人才是最大的赢家。真心地去感谢老师,有时真的没有必要搞得那么轰轰烈烈,一个小小的暖心举动都是可以让老师足感盛情的。因为他们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给心中的“谢师宴”松绑一下吧,不要悄然间被幕后黑手所利用。拥有一颗理智应对的心,不盲从、不跟风、不攀比,学生就该有个学生样,不要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侵扰,不要成为幕后黑手的帮凶,否则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