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百姓*故事总第2837期 >2015-07-20编印

背起行李去扫盲
刊发日期:2015-07-20 阅读次数: 作者:张仲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58年7月初的一天,我背起行李去到了长治市郊区的黄碾乡马池沟村,去完成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件任务:扫盲两个月,全村18岁至60岁的男女村民,每人识字二百个。
  当天晚上,我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民兵排长赵书元,妇女主任冯腊梅,下放干部赵瑞祥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传达了市委与乡党委《关于扫盲工作的意见》,共同研究了一个扫盲方案:全村共43户,共有173口人,除去学龄儿童和老年人外,共有男文盲32人,女文盲26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6人,白天学习,其他人员晚上学习。村委会为参加扫盲的村民,每人购买铅笔两支,笔记本一个,新华字典一本。扫盲班占用村小学的教室上课。大家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使我深深地感到老区人民不凡的思想觉悟。一夜兴奋难眠,思考着我如何顺利完成这次扫盲的任务。
  第二天天刚亮,我便向村外山沟里的梯田走去。我在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同时,一个一个地询问姓名、年龄,一个一个地登记在我的工作笔记本上。趁人们吃早饭和午饭的时间,我向人们端碗吃饭的地点走去,然后一家家的去拜访,凡是在扫盲范围的村民,我当时就通知大家晚上去学校参加扫盲学习。晚饭前,我自己访问的名单,与赵书元从户口簿上抄录的名册完全吻合。当晚八点整,我的第一节扫盲课便开始了。我给大家讲了一位村民,由于不识字,他媳妇将《土地证》剪得做了鞋样,为此事两口子吵了一架的故事。接着村民们也七嘴八舌地说着去供销社买盐买成了碱,进了城找不到厕所,去医院认不得处方等,因为不识字办事难而造成的笑话。大家一致认识到读书识字扫除文盲的重要。接着,我将汉语拼音的二十一个声母,写在了黑板上,我给大家讲了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合而成的之后,讲述了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则,然后领上大家一起读了几遍,便要求大家将这些声母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时,教室里传来了不小的笑声,好多人写起来很吃力。手里的一支小小的铅笔,累得人们满头大汗。于是,我便一个一个地手把手地教如何写,也有几位上过小学的村民,也当起了先生。临下课时,我将我下午抄写的五十八份汉语拼音表,发给了大家,让大家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一学。大家高兴地离开了学校。接着一连用了五天左右的时间,学员们学会了所有的声母和韵母,手里有了这一学习汉字的利器,为完成扫盲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结合农村的生活,分门别类地进行汉字的教学。从人畜名称学起:人、牛、马、驴、羊、猪、鸡、狗、鸭。进而学习农具:犁、耙、耧、锄、镰、收、打、储、藏。学习粮食品种:小麦、谷子、高粱、玉米、黍子、豆子。学习各种饭菜名称:粥饭、煮圪嗒、窝头、调和、瞎调和、稀饭、三和面、炒饼、炒面、河捞面、擀面条、包子、饺子。学习文具名称:铅笔、橡皮、醮笔、自来水笔、毛笔、墨块、墨水、纸张、砚台等。上述生活用六十多个汉字,都加上汉语拼音,很快便能读会,每天晚上,在读的基础上,都要做书写练习。我还给大家制作了识字卡片,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学会了。
  汉语拼音和日常生活用字的教学共用了20天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拿起了字典,我规划了每天教学10个汉字,再用半个月的时间,可学到150个字。我将要学的10个汉字,加上拼音,书写出来,学员拿出字典,自己查找,自己读,自己写,这样大家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学习效果特别显著,按时完成了150个汉字的预定任务。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给大家介绍了多篇报纸上的文章,将这些文章张挂在教室里,要求大家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用字典查找出来的生字,抄写在笔记本上,读会,写会。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大家又学到了100多个汉字。可以说,我们马池沟通过扫盲工作,所有的文盲村民,人人都学会了300多个汉字,完成了上级指定的扫盲任务。
  时间过去五十多年了,回想起日日夜夜的扫盲工作来,仍然回味无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不是正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做出无私无畏的奉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