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百姓*故事总第2837期 >2015-07-20编印

我的师傅陈有山
刊发日期:2015-07-20 阅读次数: 作者:武瑞卫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6月28日,微信群里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师兄弟们,我们的师傅走了……”心里顿时如大厦倾倒,茫然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昨天上午,我还和陈师傅在一起聊天,他给我耐心讲解太极、八段锦的要领,一再告诉我不要追求什么感觉,功到自然成。想不到第二天,阴阳两隔,师傅就这么突然走了。
  吾师姓陈,名有山,山西太极拳名家,少时好武,师从汾阳道观一道长蔡太熙学习心意六合拳、少林长拳、查拳。22岁,师兄蔡琅亭至上海学太极拳归晋经商,陈师见师兄与一学习形意拳的好友比试武切磋,连续3次将对方从地上打到炕上,遂下决心学习太极拳,后遵从师命与师兄学习杨氏太极拳,从此与太极相伴一生,认真钻研50多年。蔡师从田兆麟,田师从杨建候、杨澄甫学习。陈师又师从申子荣大师学习太极散手,申师散手技艺受教于汾阳人王新午,王新午师从许禹生(杨健候弟子)、纪子修、吴鉴泉,杨家太极真传陈师一脉可以找到。
  我与太极的结缘,一切由于自己身体严重处于亚健康状态,那时候严重失眠,体质较弱,一到冬天莫名的腰疼,经常感冒,真是小病不断。想过多种锻炼方法,如快走、跑步等终不见效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接触到了太极拳。一开始自己从网上下载了24式、42式简化太极拳套路学习,虽然身体略有改变,但是太极拳终究不得要领,有时练着会感觉重心不稳自己要倒,难怪人说太极拳“入门引路需口授,功法无息法自修”,练好太极需要时间和精力,没有师傅的指导很难体会太极真功的,于是我决心去寻找真正的太极拳师傅。
  我开始在各个公园里寻找真正的师傅,但是身边真正懂太极的人真是太少了,很多人都是练习形意拳的,而他们练太极拳只是健身而已,说不出每一招每一式真正的内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网上结识了一太极拳爱好者,互为知己,敞开心扉而谈,知道我为找太极师傅而历经磨难,他介绍我认识了陈有山师傅。初次见面是在陈师傅家中,外人看来绝对想不到陈师的太极能打人,体态显老,身行缓慢。从他的照片墙可看出,陈师傅是老一代里真正的武术家,山西很多老一辈武术家照片可以从陈师家找到,可见陈师傅名不虚传。
  道明来意后,陈师傅让我打一套自己学的太极拳,打完后开始给我讲,根基不稳,步伐不对,眼神随意等,从一个起势就说了我的很多不足,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我感觉遇到了真正懂太极拳的人,陈师傅从“野马分鬃”、“白鹤晾翅”、“手挥琵琶”等招式给我讲了具体用法,这些东西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不过,要想在实践中运用必须功夫上了身,功夫练不到身上,不仅不能打人,反而是挨打的拳。太极不同于其它武术,反其道而行之,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只要能坚持就会发现无意之中功夫已上身,那样每招每势你才学习的有意义。要循序渐进,先站桩养气,后习拳架感受知己功夫,再学推手体会知彼功夫,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胜人一筹,最后加以习练刀、剑、枪、大杆等器械。陈师傅一改我对太极拳的认识,以为一套拳就是太极了,原来拳只是最基本的东西。
  陈师说,要坚持站桩,站桩是任何武术的基础,站桩好比是储蓄,只有在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好处。陈师傅给我指出五点站桩要求:一是颈椎要顶,二是背要外靠,三是腰要外顶,四是臀要内提,五是脚趾要抓脚心空。保持身体脊柱的正直,身体中定,全身放松,这样才能练出功夫。想想自己,从形意拳的三体式开始站桩,到太极拳无极桩、浑圆桩,从开始站不了5分钟,到现在可以轻松站30分钟,似乎慢慢体会到站桩的好处了,每次站之后头脑清醒、身体轻松,而我的身体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冬天再也没有发现腰疼了,睡眠改善了,可以一觉到天明,感冒也有很久没有再犯了。不过站桩还没有达到师傅说的浑身力大无比,似有千斤之力,想释放的那种感觉。陈师傅说,练太极拳不能着急,不要总想着自己练天下无敌的功夫,不是为了人前炫耀,和人较量,要把太极拳当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爱好、坚持加苦练,功夫会慢慢上身的。
  陈师傅是真正的民间拳师,功夫超绝,让人敬服。他一生淡泊名利,授徒不接受拜师礼和徒弟叩拜,他常说:“我是一个传艺人,不是卖艺人。”这句话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汗颜,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在交城、汾阳、孝义义务授徒无数,很多学武多年的武术爱好者都是在和陈师切磋后才折服拜师。听一个师兄讲,在家里和陈师傅较量,陈师傅一个太极起势就把他打得飞了起来。不懂的朋友也许听了觉得有点玄,但这就是真正的太极,入不了门你永远想不到他的魅力,想不到他的威力。陈师傅的太极“抱虎归山”一式,任何人躲不过去,或许这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听到的绝招!陈师傅教人太极不教花架子,从基本功一点一滴教起,如果练不到位绝不再教下个动作。就这样,我坚持每周去陈师傅家中,学会了传统的杨氏中架90势太极拳,学了传统工艺太极剑,学习了简单的太极推手。就在昨天陈师傅还说等他身体好点了,要赶紧把推手都交给我,心里很是感动。
  陈师傅走了,带着很多遗憾,带着很多未了的心愿,他想看到徒弟们更快地成长起来,把杨氏中架太极拳发扬光大。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的东西,离开了以技击为前提的武术就变成了武术操。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好,保留武术真正的精华,而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真正实用的东西,练成了表演看的武术操,这个时代需要真正传艺的师傅,他们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向一直坚持在民间默默授徒的师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