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常光顾街口的理发店,但日日从那里经过,也渐渐熟悉了几张可爱的男孩子的脸。其中的一个,20岁左右,瘦高个子,细细长长的眼睛,据说是店老板的小舅,手艺也不错。这个男孩子总是很忙的样子,在他的几个同伴坐在大大的玻璃橱窗前打盹或看手机的时候,他总是站在理发椅后,专心致志地工作。
不过,即使再忙,我的记忆中,似乎每一个黄昏,我的脚步匆匆闪过理发店的那几秒,他总会抬起头,递给我一个很舒爽的笑,他的笑容,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眼睛弯弯像月牙,牙齿雪白,很阳光,很灿烂。如果不忙的时候,那个时间,他会走出理发店,与街口闲聊的人们一起谈笑,碰到我,自然也要寒暄几句。他是外地人,普通话不怎么好,所以,他见到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有空教我说普通话啊!
当然,这样的熟络是有来由的。两年前,这个理发店初开张,我是前去光顾的第一批客人。那时正值孩子刚断奶,将近三年的妊娠哺乳期内,我没动过一剪子头发,脑后的一只马尾已经扭得像根不规则的麻花。正打算理理发臭美臭美,他们的理发店开张了。说实话,我是个图省钱不讨要技术的人,况且像我这样不爱修饰的人,随便怎么弄弄,都能给别人一个惊叹号。那这家新开张的理发店自然就是个理想的去处了。
那次确实讨了个便宜。168元的理发套餐,包括理、烫、染,还送了价值168元的护理产品,只要定期去做就行。如此,我便每周去一次理发店,享受168元的回收再利用。算下来,那半年时间,我光顾理发店的次数不下10次。
你一定猜到了,那个男孩子给我理了发,接下来的那么多次的护理也是他为我做的。他很健谈,正巧我也是个话篓子,理发的当儿,他除了给我讲保养护理头发的无穷无尽的知识窍门,我们还天南海北的聊,每一次都说得很开心。他说我普通话讲得好,一定得拜我为师,学学普通话。
之前说了,我天生不太爱修饰打扮,其实最重要的是囊中羞涩,所以,自我把那168元分毫不落地享用完之后,就再没有正式光顾过他们的店。对于我,这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店面橱窗,大多只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多少用途。行色匆匆,钱袋扁扁,为了生活而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但每一个黄昏下班后,我还是喜欢昂着脸穿过整条大街,欣赏橱窗里一个个穿着华丽的塑料模特搔首弄姿,欣赏蛋糕店里五光十色、美丽斑斓的糕点图片,欣赏玲珑的玩具,雪亮的灯光……我知道,繁华的背景下自有它的枯燥,可枯燥的生活真的需要一点色彩来点缀。况且,什么是生活?既落入凡尘,就用心热爱凡尘中的一切美好,哪怕如一只井底之蛙,也对黑黢黢的四壁和巴掌大的一片蓝天热爱不已,岂不幸福?
街口的理发店也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尽管里面没有什么可以瞻仰的美景,但那双细细的眼睛,那样年轻、阳光的笑容,远胜于其他百倍。朝来暮往,寒暑交替,店里的男孩子换了几拨,只一个笑容不变,仿佛成了一个邻家男孩,是岁月打磨出了如此的亲切和温暖。
如果不是特意去给孩子理发,我不知道多久之后才会发觉他已经离开了理发店。盛夏的黄昏,店外站了不少摇着蒲扇纳凉的人,店里却冷清得很。给孩子洗完头后,老板指了一个火红头发的男孩子过来为我的孩子理发。这个男孩子我也认识,他是从前的“徒弟”,只给顾客洗头,如今看来是“出师”了。我四下里望了望,希望那双细长的眼睛看到我,然后说:“我来吧!”孩子的发也一直是他理的,虽然只理过三四次,但孩子很喜欢他,我也喜欢他的手艺。
火红头发的男孩子没注意我的举动,操起剪刀就动手理了。他问我需要理成什么发型,我说就原来的发型吧,剪短一点就行。他虽嗯嗯承诺着,可手里的剪刀好像并不听他的使唤,眼看着走形了。我终于忍不住问,你们店里的小眼睛师傅呢?他说,他走了。还说,一人一个风格,不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说这些话时,男孩子的表情明显地不愉快。我忙说,好看就行,小孩子不拘什么发型的。
理完发,我把手里的五块钱交给理发师,他的眉毛彻底拧住了。他问,以前你给的就是这钱么?我说是啊。他也没再说什么,自顾走开了。
这次走出理发店,心情与往日大不相同。看着孩子新理的发,感觉很不满意,很不快,还有深深的遗憾……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说给母亲听。母亲说,理发店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了。店里的理发师傅差不多都走了,老板还亲自为客人洗头呢。
原来如此。脑海中一下晃出了一个光凸凸的脑袋,一双细细的眼睛。仿佛刚刚打趣过他,理个光头小心找不到对象!他笑着回应:只图凉快别的不管!细想,这样的情形已是去年。
突然间又后悔起一件事来,去年腊月带着孩子去理发时,他跟我说,快过年了,好好理一下头发吧!我还说,眼下理发是最贵的时候,再说你们也太忙,等过了年吧。他说,我们不忙,你随时过来都能理。结果说了也就忘了,一直到今时今刻,我也没去理过一次发。他们的生意,想必那个时候就不好了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更何况一个漂泊异乡的小小理发师,他的离开是迟早的事。想起第一次进他的理发店时,他笑眯眯地给我介绍他们的开业活动套餐,一副完全为顾客考虑的样子,说得头头是道。我还不冷不热地说,你们这些外乡人,最会赚我们本地人的钱,一味忽悠我们中你们的全套。如今看来,我们这些本地人终是占了上风,硬是捂着兜里的钱不往外掏,而他们只得另谋生路了。然而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件让人快意的事。撇开人们的吝啬,生意萧条的原因千种万种,结果只一个,为了生活,一个可爱的理发师离开了。
莫名地为他担心。记得有一回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个老师。他说从没见过这么随和的老师,如果当初我是他的老师,也许他就不会辍学了。不过他很快就说,其实读书真的没什么用,迟早都得出来干活。于是我问他,你说世界上先有烫发还是先有染发?他说这有什么难,我立马就去百度。我告诉他,有好多东西,如果读过书,不去百度也能想到。他笑着摇头说不信。于是我问他,头发的曲直和颜色哪一个更容易改变?他脱口而出,当然是曲直!自那之后,他算是对我佩服之极,见我就叫“老师”,而我却始终不知道他的名字。“世界之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可是对于一个小小的理发师,读书不多,涉世不深,这个世界送给他的厚礼一定会是艰辛和挫折。
也许他已经经历了些许的艰辛和挫折。我最后一次去做护理是在一个风雪夜。那天下班早,吃过晚饭我就去了理发店。小眼睛师傅见到我,很激动的样子,说,老师,我今天去喝酒了,第一次喝,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我喝了很多酒,我酒量真是可以……店里的另一个男孩子说,他醉了,别理他。
男孩子哪肯承认自己喝醉,还是晃着身子来给我做护理。浓烈刺鼻的酒味包裹着他,我突然觉得他好可怜。那天,他一边机械地给我护理头发,一边喋喋不休:现在的生意太难做了,瞧,满大街的理发店,而且大多数人都不如前几年那样关注头发了;店里开销也大,除去工资、房租、水电,几乎是白干!照这样下去,哪天能买到房子车子,哪个女孩愿意跟我交往啊……
在我的想象中,他不过是个有些手艺会赚钱但依然懵懂无知的孩子,像我的弟弟,比他还大几岁,正在读大学,也只知道伸手要钱,整天无忧无虑。男孩子仿佛一下子变得很成熟,像个孤军奋战,闯荡江湖多年的男子,沧桑,忧郁。我语塞了,面对生活的沉重,我无计可施,无言以对,只能静静听他倾诉,倾诉……
那晚,窗外风雪交加,临走时,他给我吹干头发,嘱我路上小心。我只说了一句,天无绝人之路,你手艺这么好,一切都会好的。他依旧弯着眼睛笑着,说,吉人自有天相,算命先生说了,我的福气都在后头呢!
但愿一切都如他所说吧,一切的选择都没有对错,只因——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