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2835期 >2015-07-15编印

莲丛柳岸宝梵寺
刊发日期:2015-07-15 阅读次数: 作者:珏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这是一座并州大地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建筑艺术宝库,也是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复制的一处胜景。壁画、塑像、砖雕独树一帜,加上木雕,堪称四绝。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将婆娑世界的塑像分别供于正殿和东西配殿;一般寺院的厢房多为神堂、客房或僧舍,而这里却为祠殿;斗拱、石柱顶,甚至于屋脊、鸱吻,砖雕木雕是处龙迹。到这里可领略“莲丛”“柳岸”,在戏台上不止只出将入相,还可“戛金”“敲玉”……这就是被称为“祗园佳镜”、“梗邑名寺”的东于宝梵寺。
进入宝梵寺,左手边是寺院,右手边是戏台,视野开阔,庄严肃穆。戏台坐南朝北,台顶为斗拱木叠结构,气势恢宏。台前四根石柱接承,中间两根石柱之间,镂空木雕,祥云缭绕,苍龙腾跃;外侧两根与内侧石柱间对称透雕着葡萄。石柱上楹联苍润,内联为:红袖影飘绿树月,紫箫响遏碧云天;外联为:云外宫商飘帝阙,阁中歌舞献仙音。
站在远处从侧面看,戏台卷棚半歇山式,仿佛仰面跪拜着寺内正殿。卷棚与歇山间有通口,便于与高大通畅的戏台内部空间形成混声共鸣的谐和之音,成为天然音响。你不得不佩服古人“善假于物也”的聪明才智,也难怪说是“献仙音”呢!
三楹的戏台两侧,远看为“八字墙”,近看方知是两所耳房。“八字墙”上,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葡萄砖雕:画面清雅大气,葡萄主干粗壮,表皮皲裂,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颗粒饱满。两幅对称,上下刻有日月山水,与戏台外侧的木雕手法各异,却都线条优美,刀法娴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充分展现出清徐砖雕木雕的无穷魅力。
戏台上有三间内房,有别于他处的,是演员上下场的出入口,一般的匾额为出将入相,而这里供演员出入的西门、东门分别为“戛金”“敲玉”,加上两侧耳房前文武伴奏的乐池,能让人想象出当时演出的场景。这时一只黄猫在戏台屋顶迈着猫步西向而行,神态优雅,不时回首,眊你一眼,尔后继续着猫步,仿佛告诉你,上演的剧目是《狸猫换太子》。
宝梵寺山门面阔三间,斗拱龙形,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鲜果、花卉。左右各设券门及钟鼓二楼。券门上东刻“莲丛”,西刻“柳岸”。从西券门而入,弥勒殿似一顶花轿置在院中,仿佛是寺庙落成开光前,正好落驾此处。殿内弥勒菩萨袒胸而坐,笑口常开;韦陀菩萨双目炯炯,内白熠熠,左手施礼,右手托杵,扛在右肩,法语开示:宝梵寺是大寺庙,是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的清静之地。只可惜内中壁画脱落殆尽。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重心,上悬三块字体浑厚苍劲的金匾,中为“华严真境”,东为“西来觉路”,西为“无去来今”。两旁石柱镌刻一副楹联:菩提路在莲花界,鹦鹉言传般若经。屋顶正脊砖雕着形态各异的蛟龙,面对东西方向,昂首吟天。
殿内供奉“横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正殿两旁设配殿。东佛殿供奉着佛三身,西佛殿供奉着三大士。西佛殿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广集众所长。这样的境界,我所熟悉的人里,觉着父辈中已故的关光远先生做到了。
宝梵寺与一般寺院不同,将西方娑婆世界的塑像分别供在正殿、东佛殿和西佛殿。这种布局,给人的庄严神圣之感,是其他寺院所不及的。寺内的壁画保存尚好。最引人入胜的是大雄宝殿内的40案绘制精致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墙平分各二十案,而内容却东西墙相互连贯,以连环画的形式,从东墙开始1-5案,西墙为6-10案,如此东西环接、浑然一体的40案画图,让你在礼瞻时静中有动,迈步体悟。壁画继承了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技艺手法,以中国手法,中国化故事,讲述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成为寺中一绝。
观音殿中,“十八罗汉朝观音”群雕演绎着众罗汉拜观音、谈经论道的场景。观音高跷右腿,闲搁右臂,面容恬静,姿态舒展。十八罗汉排列两旁。罗汉塑像运用写实、概括、夸张、提炼手法,塑造他们的形象和神态——或瘦骨嶙峋,或丰满肥硕,在他们跟前,或可触到他们肌肤的体温,或可闻到呼吸的气息,甚至听到他们谈经论道的声音,聆听观音菩萨的教诲,分得南海一枝杨柳。
院中的玻璃罩内,有一六边形石柱,是和尚灵塔的一截。一面刻释迦佛像,刻《敕赐宝梵禅院新公塔铭记》。一面可看出《心经》草书。因碑文漫漶,只辨认出“大宋太原梗阳东榆宝梵禅院新公生□铭,宣和元年,十月旦日……”等字样,明白无误地揭示了宝梵寺的建造时间。从中可知,当时该村村名为东榆。据传得名于宝梵寺东偏北有榆树,后逐渐演变为东于。
再看大雄宝殿前的石碑,从中可知宝梵寺的兴衰沧桑,也可感受到从北宋至金元明清,宝梵寺屡毁、东于人屡建,每每都“急公好义之士莫不乐从”“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工人献巧以争先,役夫展力而恐后”的虔敬。今天的宝梵寺,就是东于人挺身而出,果敢智慧,建护寺庙最直接的明证。
东西厢房各七间,相互对称。东厢房依次为药王祠、观音殿、城隍祠;西厢房依次为纯阳祠、地藏殿、土地祠。这种对称的布局:药王对吕祖,观音对地藏,城隍对土地,更是宝梵寺的特色。
我国古代,有城池的地方,才可建有城隍庙,敬城隍爷,于此可见宝梵寺之规格。
走出二进院。仲夏的夕阳映照着一进院内的树木。柿子树青果累累,夜合花盛开,小核桃掩映在树叶中,五棵桑树散长在院中和戏台西侧:两株龙桑,枝杈漫卷;另三株其中一棵婷婷玉立,腰身长出一只眼睛——让人想起顾城的两句诗: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上面挂满鲜红的桑葚,摘一颗紫红的桑葚,送入口中,甜甜的滋味漫延。
问众生谁是如来?静观宝梵寺的一瓦一石,一草一木,慢慢品味它的绝美神奇与和谐,细细辨认大雄宝殿前的石碑,“焚香褐庙者入其门,而金刚在目,恶念顿除矣”“历其阶,升其堂,而诸佛菩萨如在其上,如在左右,启人满服慈悲,超然出尘想矣”“晨钟暮鼓,敲风吼月,示警省也”“钟磬一鸣,烦恼荡涤;香烛一燃,龙凤盘飞。夜半坐蒲团,禅音风送;日高观维摩,贝叶生香”……如此等等文字,让人沉思。人们不难悟出,原来真正的佛不是在这里,也不远在西天,就在人们自己的心里。
晚霞余辉中,太白金星已亮在西天。夜幕四合,天空繁星泼辣,一举首,北斗七星就在你的头顶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