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24期 >2015-06-19编印

端午忆旧
刊发日期:2015-06-19 阅读次数: 作者:陈晓春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日,黄昏时分,牵着女儿的手散淡地走在夕晖暮色里。蓦然瞥见,一个妇人的小推车上彩线飘飘,香包翻飞。近观,五色彩线精巧地编织在一起,还串上了小巧可爱的铃铛,还有振翅欲飞的鸽子,极美。女儿甚喜,妇人帮女儿把彩线系在了手腕上,风一吹,仔细听还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
  哦,端午快到了。恍惚中过去的端午节又如老式收音机里流淌出的音符,拔动了我的心弦。
  旧时光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温暖,那么美好。因为那是过去,因为我们永远回不去的过去。
  我的故乡在北方。我们的端午,没有江南的龙舟竞渡。但我依然盼望过端午,心心念念地想着端午节。在当时我们孩童的心目中,是一个可以吃到馏米的节日。那时家家户户都不是很富裕,馏米也是婚丧嫁娶过时过节才能吃到的美食。
  记忆中,家里似乎没有包过粽子,多是将糯米和红枣装在一个大蒸锅里蒸熟,粗放一些,没有江南的精致。虽然没有用绿色的棕叶将它们包裹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但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
  母亲提前一周就买好糯米和红枣,用一个大瓷盆将米泡上。我就开始数着指头了,快了,再有五天,三天,两天,一天,端午就要来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正是枣花灿烂的时节。浓郁的芳香溢满了整个院落。
  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伴着清晨的袅袅炊烟,糯米和着大枣的甜香已经在空气中弥漫。我家的那条老街,大槐树下的老街,家家户户老旧斑驳的门板上都一律贴着黄纸,门上都插着几枝菖蒲或艾叶,散发着淡淡的药味。
  步履跚蹒的外婆,扎着裤脚,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拿一根筷子,将雄黄点进我的耳廓,又格外庄严地郑重其事地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五色丝线。外婆眯着眼睛,凑近我的手腕,仔细地给我系上丝线打好结。我低头端详着红、黄、蓝、绿、粉的五色丝线,觉得好美。
  吃馏米的时候,将一方小桌搬到里院门道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风从外院吹来,一阵凉爽,携着浓浓的枣花香味。门边的枣花开得热闹非凡,玫瑰花也是缤纷绚烂。舀一勺白糖,再挑点儿自家做的玫瑰酱,于是,掺杂着枣子味的糯米的甜香里又嵌入了玫瑰的浓香,咬一口,唇齿之间都泛着绵甜香软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而今,对于端午我却失去了激情与热望。各种五花八门售卖的粽子似乎也没有了任何诱惑力,激发不起我的任何食欲。而外婆已过世多年,没有人会为我的手腕上系上五色丝线,(我自己也觉得太小儿科了,毕竟已是人到中年了。)只是依旧会郑重其事地为女儿系上。絮絮叨叨地给女儿讲我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讲屈原自投汨罗的故事,讲我的外婆……我想激起她心底对于端午的期待。我发现现在的少男少女宁可期待情人节的玫瑰,也不会稀罕端午那天母亲裹出来的糯米粽子了。
  端午,端午有什么意思呢?许多的茫然写在他们的脸上。只有像我这样的中年人,还怀着一些纠缠的情怀。
  怀念端午,怀念自己回不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