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别人的好处,我们经常会客气地说“借光”或“沾光”。那么,“借光”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借光”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二》。《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亦有载。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甘罗的祖父)因遭奸臣陷害,被迫逃往齐国。当他逃出秦国边境函谷关时,正好碰上从齐国出使秦国的苏代(苏秦之弟)。苏代便问甘茂要去哪里?甘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苏代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甘茂说:“在一条江的江边,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庄。每天晚上,各家各户的姑娘们都会自带上一些点灯的油,聚在一起,把油倒进一盏公用的大灯盏里,点燃后,一起在灯光下行线。其中有个闺女因为家境太过贫寒,无钱买灯油,所以她每晚总是借着大家摊上油点着的灯光行线。时间一长,大家不乐意了,经过七嘴八舌的议论,不约而同地想把她撵走。这闺女在准备离开时,对其他少女们说:”我因为没钱买灯油,沾了大家的光,我也自知理亏,所以我每晚总是第一个先到,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席子铺好,好让大家一来了就可以干活,干完活收工时,我又总是等大家全走了,我才吹灭灯,锁好门,最后一个回家。我虽然没有摊灯油借了大家的光,可对你们也有用,你们为什么还要吝惜这点余光而把我赶走呢?大家听这闺女说的话入情入理,于是便把她留下了。
苏代听说甘茂讲的故事,明白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希望自己为他在齐王面前说好话。于是,他陪同甘茂一起返回齐国。苏代当着齐王的面竭力推荐甘茂,齐王不但收留了他,还奉甘茂为上卿。
后来,人们就常用“借光”或“沾光”来表示受到别人帮助和得到别人的恩惠而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