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进入主汛期,我县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未雨绸缪,全面部署,严阵以待防大汛,确保安全度汛期。
A思路:
安全第一 常备不懈 以防为主 全力抢险
结合我县防汛工作实际,今年我县防汛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根本宗旨;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科学防控的工作理念;坚持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军民联防、群测群防的抗灾体制。以山洪灾害防御、河道、小水库安全、城镇防洪和农村防涝为重点,以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强化责任、依法防洪、协调配合为指导,全面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努力为全县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防洪安全环境。
总体目标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现有设防标准内,确保我县安全度汛:一是主要河道行洪畅通,堤防保安率达到90%以上;二是城镇、农村排水通畅,不发生大面积内涝, 重要公共设施安全无损;三是如发生超标准洪水,做到合理调度,防撤有序,抢险有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形势:
洪水威胁不容小视 防洪排涝能力偏低 防洪意识普遍淡薄 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从气候状况看,气候状况中等偏差,发生暴雨洪水的威胁不容小视。据了解,今年我国气候年景中等偏差,汛期全国降水总体偏多,旱涝灾害形势较去年偏重。尤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在当前科技水平条件下,针对极端天气的准确预测预报、监测预警和防御工作难度还很大。因此,对于今年汛期的天气形势,要高度重视,不容麻痹大意。特别是1996年我县发生全县域严重洪涝灾害以后,一直干旱少雨,连续十八年各河道仅有小流量洪水,按“久旱之后必有大涝”的规律,全县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也在增加。而且受我县气候特征和地理特点影响,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基本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局部暴雨极易形成,防汛形势依然严重。
从防洪排涝看,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总体防洪排涝能力偏低。虽然多年来我县对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但是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相对于城乡发展还是普遍滞后。目前,边山的八条河道,只有白石河中下游段,都沟河、柿儿河出山口段,方山河尾段,白石南河中上段进行了治理,其它河道或河段仍为天然状态,河道堤防破损、吊基,河床高低不平,局部出险的可能性较大。平川四条河流中,汾河自1998年治理后,省汾河中下游管理局又于2012年实施了主槽拓宽、弯道加固等整治工程,但河道未经大水检验。潇河中段1997年低标准治理后,缺乏管理维护,不断发生新的损坏,特别是对岸小店区单侧全河段治理形成高标准大堤,南岸我县防洪压力加大。乌马河、象峪河行洪能力低下,险工险段多,堤防土质耐冲耐浸性差且局地为悬河,小水也极易发生险情乃至形成灾害。全县城乡排(退)水系统问题严重,县城排涝设施不完善,短时强降雨即可能出现局部区域、街道积水。农村排水渠系网断线破、淤积、损坏、废弃严重,大部分村庄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设施,遇较长时间或较强降雨,极易形成村庄和田间内涝。
从防洪意识看,全社会的防洪意识普遍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由于我县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常为多旱少雨,大雨、大涝发生的次数少,导致群众洪患意识淡薄,对洪涝灾害认识不足,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防洪设施的保护意识缺乏,防汛工作群众基础不牢,对全县防汛保安工作形成不利影响。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今年我县的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们思想上不容麻痹,工作上不容懈怠。各级各部门唯有扎实做好防大汛准备,牢牢把握防汛抗洪工作的主动权,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从防汛抗洪最不利情况着手,狠抓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落实,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
C部署:
突出重点细化网格防范措施全覆盖
针对全县范围内的河道防洪设施、排(退)水设施、存在山洪诱发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危漏住房、蓄水工程以及涉水的在建工程等,我县突出重点,细化网格,将防汛排涝措施做了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安排,确保度汛预案和防范措施全覆盖。
汾河 汾河是贯穿我县最大的河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自1998年河道治理后,省汾河中下游管理局又实施了主槽拓宽、弯道加固等整治工程,但河道未经较大洪水检验,可能发生的险情和问题有待观察。因此,沿河乡(镇)、村一定要加强巡查,注意行洪态势、水位变化和堤防的形状、渗漏等情况,认真落实汾河防洪保安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细化抢险预案,建立防、撤、抢机制,落实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资,确保汾河行洪安全。
危漏住房、学校校舍 房管局、教育局、各乡镇(街办)及各有关单位要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危、漏、旧房进行全面认真的排查,提前做好维修加固工作。同时,要加强日常的管理监控和雨天、雨后巡查工作,对易险房屋、校舍,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落实应急抢、避险措施。各乡镇(街办)、村要全面掌握鳏寡孤独老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的住房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转、救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实施,坚决杜绝出现因房屋倒塌而发生各类人身伤亡事故。
缓洪区内企业、低洼地区村庄 位于历史确定的缓洪区内的企业单位和村庄要加强自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制定防洪避险预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些地势低洼和易发内涝的村庄要因地制宜做好村内排水沟、排水池的建设,储备排水设备,确保内涝情况下损失降到最低。
矿山企业安监、国土和有关乡(镇),要按照管辖范围和各自职责,对各矿山企业逐一进行认真检查,制定防洪预案,落实应对措施。对防洪安全无保障的坑口,要坚决关闭、封堵,确保安全度汛。
涉河涉水在建工程 水务局要高度重视正在施工的涉河涉水在建工程度汛工作,要强化管理巡查,督促制定并落实度汛方案、应急措施,确保涉河涉水在建工程的汛期安全。
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国土部门要落实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防工作,并会同气象部门做好预报工作。同时,落实好抢险、避险方案,落实好受威胁区群众的撤离安置措施,全力保障地质灾害影响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白石河等西边山河流 白石河等西边山河流由于纵坡大,水流急,遇局地强降雨,易形成险情。白石河翻板闸及交叉闸要加强汛期运行管理,及时开启,确保泄洪安全。都沟、泽渔、柿儿三河下段入白石南河处,纵坡变缓,受白石南河顶托,极易形成漫堤甚至决口。白石南河行洪能力小,河道纵坡缓,下游排泄不畅,部分地区地势低洼,原有缓洪区极易成为内涝和淹没区,是我县防洪抢险的重点和难点。县水务局要做好水屯营水库分洪调度和九斗、东湖两个排涝泵站检修、维护工作,做好防洪排涝各项准备。沿河乡镇(街办)、村要备足石料、编织袋等抢险物资及机械,严格按区域防汛预案标准要求,做好抢险准备。
山洪灾害防御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点,清源、东于、马峪三乡(镇)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河道巡查管理,确保河道畅通、行洪安全。认真做好边山峪口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完善区域防洪预案,落实防、撤、抢措施,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监测预警责任和人员撤离避险措施,发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作用,确保灾害发生时,不发生人员伤亡。进一步做好易出险村庄、企业的防洪自保工作,落实沿河村庄、企业抢险队伍,储备足量的抢险物资,做到遇一般洪水时财产安全,遇超标洪水时生命安全。
国土、交运、公路等有关部门要特别加强边山峪口地区防汛工作,依据各自职能职责,加强隐患排查,落实相关措施,制定和落实防、抢、避、撤预案,确保防洪预案的可操作性。
潇河 潇河是流经我县的第二大河流,主槽弯曲,行洪能力较低。我县境内敦化大闸上游为无堤防天然河道,而对岸小店区完成了境内一侧的河道治理,构筑了人工大堤和护岸工程,增大了我县一侧的防洪压力,为此,沿河乡(镇)、村必须加强河道巡查和水位观察,备足一定的土石方料和抢险机械,制定有效的防护方案。敦化大闸的防汛工作由太原市敦化大闸联合防汛指挥部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敦化扬水处负责,汛前全部闸门开启,检查维护好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同时确保汛情传递及时、准确。
乌马、象峪河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低下,局地为悬河,堤防土质耐冲耐浸性差,目前多处堤防内坡坍塌,一旦行洪,小水也易形成险情和灾害。大常、杨李青、史家社、东南坊、尧城、东罗、孟封等险工险段要认真落实除险加固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沿河乡(镇)、村务必加强河道行洪监测和水位观察,备足抢险所用土石料和抢险机械,建立有效应对机制和措施,完善抢险、避险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北营水库、水屯营水库水库 管理单位要对所辖的两座水库进行全面排查,对于存在的隐患,要采取措施迅速排除。汛期要加大管理和巡查力度,要完善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实施低水位运行,制定紧急情况下的抢险、避险方案并落实相关措施。汛期安排专人24小时巡堤监测,随时做好抢险准备,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县城及农村排(退)水住建局要对县城排水泵站、雨洪排水渠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早检修维护,疏通排水系统。特别要落实商业街、美锦南大街、春光路等易积水地区遇雨巡查监测机制和应急排水措施,确保县城地区内涝及时排除,维护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各涉及地下管线施工的单位(部门),如有中等以上降雨要立即停止地下管线施工,人员要及时撤离。各乡镇(街办)、村要对本辖区排(退)水设施加强排查,清淤疏浚乡镇(街办)、村两级排(退)水渠道,完善村内排(退)水设施。并制定应对短时强降雨排涝预案和措施,确保村庄和农田排水安全。
D保障:
责任不留空白,防守不留死角
健全的责任体系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必要条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有关部门、乡镇(街办)要尽快把防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强化防汛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抓紧实施度汛工程,有效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抓好预案修订工作,细化并落实应急措施;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队伍组织,满足抢险应急之需;强化城市和农村防洪排涝工作,落实好应急抢险措施;落实监测预警责任,完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强化汛期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信息及时传递;强化天气预测预报,做好汛情信息的监测预警工作;做好防汛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工作,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处防汛工程,落实到群众避险转移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不留空白、防守不留死角,努力夺取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