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县人民医院分级诊疗病种住院人数707人次,补偿金额191.6万元;县二院分级诊疗病种住院人数282人次,补偿金额59.26万元;县中医院分级诊疗病种住院人数124人次,补偿金额35.91万元;王答乡卫生院分级诊疗病种住院人数142人次,补偿金额32.27万元;清源镇卫生院分级诊疗病种住院人数79人次,补偿金额15.98万元……”
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良方,我县自去年11月份实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的诊疗机制,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格局,不仅提高了县域内的就诊率,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自付费用,让更多百姓得到实惠。据统计,去年11月以来,全县共分级诊疗患者1101人次,经测算平均每人次自付费用下降约900元,患者共计减少自付费用99万元,而新农合则多支付80.65万元。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分级诊疗18个试点县之一,明确了由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王答乡卫生院和清源镇卫生院参与分级诊疗。县人民医院选择县域内分级诊疗病种100个,确定了单病种补偿最高限额,取消起付线,将补偿比例由75%提高到78%(县中医院80%),新农合患者只需出小于或等于补偿最高限额22%的费用,超额部分由医院承担,乡镇卫生院按照补偿最高限额的80%为补偿标准,补偿比例达到85%。
为让更多百姓尽快了解这个新生事物,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印制了500余份清徐县分级诊疗实施办法和流程图,发放到各村和医疗机构,通过村医给广大群众解读政策。为扎实开展此项工作,县人民医院建立了特聘科主任管理制度,重点科室主任聘请省市医院专家担任,由其进行技术帮扶。县二院、县中医院等聘请了省、市三甲医院专家,通过坐诊、查房、疑难病种处置、处方点评和分科室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给群众提供安全、价廉、高效、优质、方便、连续的医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乡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帮扶协议,由县医院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科室主任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形成科室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格局。此外,还认真落实乡村医生进退制度,积极吸收有一定资质的人员进入村医队伍,进一步优化了村医队伍,提升了服务能力。
通过半年多的运行,我县分级诊疗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县人民医院和参与分级诊疗的医院住院人数大幅增加,转诊人数逐步下降:从对外转诊看,县人民医院共转诊2643人次,同比减少1662人次。从县域内住院情况看,全县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共补偿住院患者10682人次,补偿金额为4408.67万元。2014年11月至今年4月共补偿住院患者11490人次,补偿金额为4617.39万元,全县辖外住院补偿人次同比下降105人次,辖内住院补偿人次同比增长913人次,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了63.4%,比去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分级诊疗单病种补偿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取消了住院补偿起付线,全部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药占比大幅度下降,住院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收益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为例,最高补偿限额为3432元,次均费用2799元,进行分级诊疗前次均费用4109元,平均每例减少费用1310元,下降32%(新农合每例补偿金额3532元,进行分级诊疗前每例补偿金额2542元,平均每例增加990元,同比增加39%;个人自付人均616元,进行分级诊疗前人均1566元,平均每例减少950元,下降61%)。药占比例也下降了25.57%。
新闻链接: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分级诊疗的好处有: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