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山水*之间总第2814期 >2015-05-27编印

黄河的一千一万
刊发日期:2015-05-27 阅读次数: 作者:珏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儿时说起黄河,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条比村前小河不知要大多少倍的河流。村前的小河唱着欢歌,日夜不息,那黄河的歌声应更浑厚雄壮,要不怎么会有黄河大合唱。玩游戏,比多少,喜欢说:“一千一万,黄河不断。”
  初上地理课,虽加深了对母亲河的理解,但黄河远隔千里,难以亲见,黄河只能在想象中天马行空。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汹涌澎湃在梦里。
  二十多年前的夏末,外出要路过黄河,心想总算可以走马观花般地一睹风采了。司机说,快到风陵渡桥了,隔着车窗一望,只见前方尘土飞扬,黄尘滚滚。那时,南巡讲话春潮荡漾,全国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心想,那肯定是一处建设工地,不息的车流卷起的黄尘。车到了近前,才发现,哪里是什么建设工地,原来是一条大河从天而降,在山谷中奔流,黄色的波涛翻腾,染黄了半壁天地。车走到桥的中间,左后胎破了。司机下车换胎,一干人也跟着下车。桥上的风不仅大,还寒冷刺骨。那时我们都穿着短袖,倘若时间长了,大概会冻成冰棍。好在不大功夫,司机换好了轮胎,上车继续前行。第一次见黄河,就强化了我对黄河的记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回望这漫天黄沙,《梦驼铃》的歌声回响在车内: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燕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后来知道,黄河风陵渡段出现的这种现象,是当地气温急剧下降,黄河水形成蒸汽,造成雾气蒸腾景观,如黄沙般漂浮在空中。几年前到碛口,黄河沿着山体转弯,流速变缓,映照着古镇,宠辱不惊,慢慢回忆着古渡口的沧桑往事。我们在河边漫步,在河边掬水,像抚慰着她疲倦的身躯。
  今天,来到山东的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的鲁北平原,专程到一个名叫引黄崔黄河浮桥上看黄河,眼见河水浩浩汤汤,脚下水流湍急,让人顿生无限遐想。我问浮桥工作人员,这里黄河有多宽。他说浮桥全长370米。浮桥一般建在黄河较窄的地方,这么说来,跟前的黄河水足有四五百米宽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鲁北平原,即将在不远处东流入海,她并没有慢下脚步,犹豫彷徨,踌躇不前,依然一腔热忱,真心不改,勇往直前。
  小车在齐鲁大地上奔驶,眼见得大汶河等支流一条条从车窗掠过,我终于明白,我们的母亲河之所以能够“一千一万,黄河不断”,就在于她不凡的气度和临近入海还接纳川流的包容大度。
  高高的巴颜喀拉山,给了她耐心,给了她毅力。洪荒年代,大禹就给了她它宽阔的河床和愉悦的心情。盼望着,有朝一日,到源头聆听冰雪融出的滴滴清音,细流弹奏的涓涓妙响,到入海口探看横无际涯、洪波涌起的交汇,感受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的伟大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