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13期 >2015-05-25编印

书摊里的旧时光
刊发日期:2015-05-25 阅读次数: 作者:张松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外出逛街时发现,旧时随处可见的书摊已经变得稀有。街头巷角没有昔日的书香,更没有蹲着选书、蹭书的人。
  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人,谁没有旧书情节呢?那时网络还是小众消费,智能手机没有出现,附近一条街有好几家旧书摊。吃过晚饭后,我的脚便会不由自主地迈向书摊。老板多是爱书之人,读者拿起书,旁若无人地看起来。有人买书,老板爽快,一口价,不讨价还价,好像还价显得多余。
  那时,若想去书摊看书,还得趁早,找一个有利的位置。如果来晚些,只有蹲在书摊角落,虽然书是一样,但有可能位置不佳,光线不好。早早去书摊看书,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我看到兴头上,被书中的精彩内容打动,便掏钱买回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从书摊中淘回来的。一百万字的小说,浓缩成一本几百页的书,字体很小,看起来很吃力,我用了几天时间才看完,被书中的故事所打动,孙少平身处逆境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努力实现梦想。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至今还保留在书架,一直珍藏着。
  如今,旧书摊早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岁月的角落里,成为爱书人心中永远的痛。
  一次逛街时,我难得见到卖书的书店,便兴致勃勃地入内。环视书架,多是教辅书,而文学书被请下架,堆在书店一角,连曾经畅销的杂志也被老板放到货柜内,有人需要才拿出来,上面布满了灰尘。跟老板闲聊,才知道他以前是摆旧书摊的。那时,旧杂志供不应求,一元钱一本,生意好的时候可以卖上百本,而其它旧书也有近半的利润,一个书摊可以养家糊口,现在的人好像都不看书了,说话时脸上满是遗憾。
  老板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在网络的冲击下,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上、手机上看书,纸质书渐渐被人们抛弃。现在的书香不是散发的油墨的味道,而是功利的气息,因为看书去图书馆,还要计算来回的车程,打开网络,内容一样,还可以节省时间。
  在QQ群里跟网友交流,我得知有一旧书摊,不过地方很远,还要转公交车。我要来地址,按图索骥,找到旧书摊。没有人买书,书摊老板坐在那里打瞌睡,见我来,也没搭理,彷佛书摊不存在似的。四周都是摊贩的叫卖声,我随手拿起书,竟然没有心思看下去。选了几本书,向老板询价,老板眼皮抬了下,漫不经心地说:“明天我不想做了,所有书打折卖。”于是,我又选了几本古装书,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虽然买到了廉价的书,可我体验不到昔日的快乐。
  我利用闲暇时间,整理从书摊上淘来的书,竟然有数百本之多,书架放不下了,只能搁在柜子里。这些衰老的书早已没有青春的容颜,封面泛黄、老旧,家人不止一次地劝我当垃圾卖了,我极力反对,因为旧书对我来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每当翻起书,我会想起在书摊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