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在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或多或少地都有着某种孤独感。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也好,成群结队大庭广众也好,孤独的产生是不能以人与人之间的空距来度量的。人,谁能够免受孤独的煎熬?成仿吾先生以为“人类反抗着‘孤独感’而存在”,提出“有许多古昔的贤哲为自己的虚构而闷争,而反抗;他们不但反抗他人,而且反抗自己……因为反抗就是生活”。散文大师梁实秋则在一篇题为《客》的小品文中说,自己“常幻想‘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同时断然认定“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凡此,不胜枚举。孤独,就像一阵阵冰凉的雨,而人生则如一枚裸露在天底之下的叶,雨滴敲打在绿色的叶片上,也就自然奏响了生命乐章的一个个低音符。
当一个人在精神上感到犹如“无波古井水”的疲劳和寂寥时,最容易使人心生恐惧的,就要数孤独这种状态了。人们常将孤独与痛苦相提并论,其实,在我看来,孤独应该是痛苦之上的痛苦。既然孤独是痛苦的,那么个中的滋味自然也就难忍难耐,可是完整的人生又怎能没有痛苦?难怪曾经有人说过,“痛苦与幸福原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子”。言下之意在于:谁要是设法逃避痛苦,就意味着决定抛弃幸福。
现在想起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严格地说,孤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挺普通的感受罢了。它源于我们和自己所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沟通时的一种心理反差,与世隔绝的孤独,触摸不到时代的脉搏,使你不可避免地会有落伍于这个时代的感觉。记得年少时信奉“沉默是金”的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一种冥然的孤独感所包围,常常独自静坐在窗前莫名其妙地发呆,以致于所有的一切在我的眼帘里总显得那么的沉寂和忧郁……
孤独高深莫测,甚至能够禁锢和压抑人世间许许多多甘心作茧自缚的生命。倾心于孤独的人,就像在头脑中戴上了一副隐形的墨镜,悲观的镜片滤掉了全部积极的东西,在他们眼中,晴天有如阴天,钻石无异于灰砂。然而,孤独却也往往是我们发现真正自我的地方。德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言及自己时说:“我是从高处下来的,而这个高处高到连飞鸟也飞不上去。”试想,在这样的高处,他能不深深地感到孤独吗?
孤独的感觉如何能够停止,封锁的心灵该向哪片天空放飞?一旦孤独向你侵袭而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急忙拉开恐惧的帷幕,寄望与他人步调的一致来拒斥孤独,并藉以求得自我的片刻安宁。可是,为了这样一种其实不堪一击的“安宁”,你却将付出牺牲自我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惨重代价,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软弱无助,更加无力经受来自外界的任何轻微的惊扰。
靠几杯咖啡来消磨掉一个又一个长夜的人,届时必定会为自己的一无所获而感到悔疚。最起码,充满意义的生活绝不应该是无聊的,人生也并非如你想象的那般单调与无助。假如你正在经受着孤独的煎熬,请不要也不必恐惧,你要学会走出孤独,在逐步走出孤独中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要在你所直面的痛苦里去发现你的非凡。要知道,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癖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后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属于弱者;而强者却不会为孤独所灭。
走出孤独,重新校正人生之舟的航向,鼓足勇气的风帆,朝着自己美好的人生目标奋力前进,这远比一味的孤独和寂寞要来得有意义;走出孤独,你就一定会发现充满阳光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妙,自然也可以试着如此这般地找找乐子。
我很欣赏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的那一句:“只要不孤独,什么都快乐”,她在《什么都快乐》里一口气写出了21个妙趣横生的“不亦乐乎”!读来竟不觉地让人染上了那一种快乐得无可比拟的心境。在这里,我祈愿为孤独所累所困的所有人们,早日开启紧闭的心扉,只要你向前迈出一步,走出角落里的孤独小屋,用笑脸面对世界,用真诚善待生命,那么,你就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会笑、会闹、会唱、会跳,原来也离不开弃不了这个热热闹闹的星球。
走出孤独,其乐无穷!让欢乐随风散布,在每一个远离孤寂的地方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