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也被称作“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是为了提高国民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促进国民身体健康而设立。
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发生碘缺乏病,乃至残疾。我国是碘缺乏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涉及地域广,威胁人口多,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预防知识,因此普及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是当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我国提出: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日,以此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
碘缺乏有哪些病症?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碘缺乏病症有四种: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是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是IDD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甲壮腺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缺碘者的脖子愈来愈粗,造成粗脖子病。
②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同地甲病一样,主要发生在严重缺碘地区,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严重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发育分化不良或缺陷,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是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肿。
③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病)是存在于缺碘性地甲肿和地克病流行区的一种碘缺乏症,患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智商在69?0),并伴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体格发育障碍或激素性甲功能低下的人。这些人缺乏典型地克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被认为是“正常人”。
④怀孕妇女(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缺碘症状。怀孕期妇女缺碘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危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以及新生儿甲低。儿童期及青春期缺碘主要导致地甲病、甲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成人缺碘将导致甲肿、甲低、智力低下。
为什么碘盐必须长期食用?
碘缺乏危害是自然环境缺碘造成的,不会自行改变。由于土壤和水中缺碘导致植物、动物缺碘,人食用含碘低的食物,会造成摄入不足。碘在人体内每天都进行代谢,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人体内储存的碘仅够维持人体2—3个月的正常新陈代谢。食盐加碘是目前消除碘缺乏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所以碘盐必须长期食用。
每天吃多少盐为宜?
一般人体每天食盐量为4—6克。三口之家一个月用500克左右食盐,是比较合适的,既对健康有利,又不影响菜肴的美味。
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妙用?
①对于反胃及消化不良的人,若经常饮用淡盐开水,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便秘的人每天早晨洗漱完毕后,空腹喝杯温度适宜的盐开水,饮用时慢慢咽下,有特效;晚上用淡盐水洗脚,不仅舒适,而且还能防止、治疗脚气病。
②煮面条或水饺时,先在沸水中放一点盐,面条煮熟后不会烂,饺子不粘锅,更不会破皮。将菠萝削皮后,切成片放入淡盐水中浸泡后再食用,不仅可减少或避免能使人体“过敏”的菠萝蛋白酶摄入,而且还可去掉菠萝的苦涩味,使其可口好吃。
③蘑菇或木耳先放入淡盐水中略浸泡后,再用清水洗净,容易洗掉泥沙。洗蔬菜水果时,放少量食盐,既能杀菌消毒,也可使它们显得更加新鲜、翠绿。洗桃子时,可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可使桃子上面的细毛全部脱落。
④衬衫穿的时间长,领子上就会留下黄渍,用肥皂洗不干净,但先用盐水刷洗衣服后再打上点肥皂刷一遍就很容易把黄渍去掉。新买来的牙刷,浸在热盐水里半小时左右取出,可使牙刷经久耐用。茶杯、茶壶上有茶垢,如果用盐水浸泡10分钟,清洗起来就十分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