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苑*副刊总第2805期 >2015-05-06编印

放一放手换一种爱的方式
刊发日期:2015-05-06 阅读次数: 作者:段志宇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每天学生上学的时间,学校门口总会聚集着许多家长。这当中,想把孩子亲自送到教室的低年级家长络绎不绝。尽管值班教师告诉他们:学生自己会走进教室的。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是怕孩子找不到“作业本”,就是说怕孩子把该拿的东西弄掉了,或者说帮孩子把书包送上,更有意思的说孩子找不好教室,怕孩子迷路……
  对于此类现象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家长”,努力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他们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孩子可以少犯错误。事实真是如此吗?许多这样被保护过度、关爱过度的孩子,他们在学校往往表现为自主能力较差,缺少对一些事物的独立判断。就像温室里的幼苗,看起来也许很光鲜,可一旦去掉温室,将其暴露在风雨中的时候,这些温室里的秧苗就会变得十分脆弱。
  诚然,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任何事情都应当有一个“度”。一些家长过度的“爱”有时会迷失孩子的双眼,束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生活中,见诸媒体的因爱而悔的事例有许多。爱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伤害,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但是以爱的名义,不让孩子参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剥夺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这种过度的“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本该快乐的童年,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在社会上能自立、自强地快乐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独立实践中的所感所悟、生活中的一些苦难和磨炼……这一切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我们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桃花心木》,其中讲的是,种树的人为了让更多的树苗能在自然的风雨中存活下来,并长成参天大树,他给树苗浇水的时间很不规律,而且浇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问那个种树人,才知道如果有规律地浇水,树会慢慢地长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会很强壮。他说在不确定中生活,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其实,过于平坦的路往往会让人倦怠,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则更能激发一个人前行的斗志和勇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三十岁儿童”、“啃老族”等现象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如果我们一直“大手帮小手”,我们的孩子将会在无形中被剥夺许多发展的机会。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任,我们为孩子给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导,其余的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
  各位家长,当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不需要你一直去扶着孩子,孩子需要的,也许就是你松开手时一句鼓励的话,让孩子在一条正确的路上自己试着走。即使跌倒,那也是一种成长。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于成长世界尊重的时候,那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当孩子到了可以自由成长的时候,当你为孩子付出许多但孩子却不遂你所愿的时候,你不妨换一种爱的方式,试着放一放手,孩子可能会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