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山水*之间总第2795期 >2015-04-08编印

润城的魔力和魅力
刊发日期:2015-04-08 阅读次数: 作者:珏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那年,我们一行人到晋城旅游,行进在赴阳城的高速公路上。不期然,一座雄伟的古城堡映入眼帘,惊艳了一车人。眼见夕阳西下,遂决定在此游玩过夜。我们就这样机缘巧合,邂逅了润城这个文化历史名镇。
       沁河流缓,水波不兴,远处有鱼儿鱼跃打挺,近处有水黾轻盈浮游。远望三面环水坚如磐石的古城堡,若中源的砥柱。穿古街老巷,只见正门额书“砥洎城”。一行人陶醉其中,不觉夜色渐晚。晚餐后,又到沁河边闲转,与这据说是三晋唯一没有污染的河流倾心对语。
       第二天,我们又误打误撞地来到游人不多不少正好的明代尚书王国光的故居——下庄村天官王府官居群。
       砥洎城的城堡不知谁人设计,别具一格。他们将冶铁废弃的坩埚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砌于城墙,既物尽其用、坚固耐久,又节约成本,建成罕见的“蜂窝城墙”,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又一独特之处是城堡街巷的拐角,不是直角,而是弧形。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叫“拐弯抹角”,是为了方便马车行人往来,免得撞了车碰了人同时也碰坏了墙自己。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同行的朋友感慨万端:“这不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吗?”
       再说下庄村天官王府的炉峰院。院前缓坡上,左一株国槐,右一株侧柏。树龄已逾三百年的侧柏,傲然挺立,直冲云霄,超过了庙宇,但因高出庙宇的树梢,干枯衰亡,被称为“无头柏”。而那棵近二百年树龄的国槐,恰好在与庙宇同高时,一个曲身,顺势延伸开来,舒舒展展,一身葳蕤。乡民们说此树不与庙宇争高,树干横长,委曲求全,又被称为“俯身槐”。
       一行人对这次游玩念念不忘,回来后逢人到处说润城,不知不觉成了润城旅游的推广大使。也难怪朋友们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他们说,那里有理疗的健身场,有滋润心田的涓涓泉。在那里吃饸饹,平常只能吃一小碗的朋友,接连吃了两大碗。润城游玩,竟然有这样的魔力。
       去年秋天,这位朋友又萌发了重访润城的念头。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轨迹,只是这次我特意回老家接上了母亲和小侄子。母亲上上下下,小侄子扶着、搀着,成了母亲的拐杖,赢得不少游人的称赞。
       同样的心情舒畅,同样的啧啧赞叹,只是我们在这巡游的队伍里,情不能禁地跟着巡游奏响的乐音,扭起了秧歌,在原生态的秧歌舞台上,我们登台放歌,做了一回演员。母亲也心血来潮,踏着节拍哼起了小曲儿。
       近日,大侄子举办婚典,正好赶上双休。人逢喜事精神爽,母亲兴致极高,无意中又说起了润城。
       母亲将那乐台的上联,错记在了树的身上,却也恰到好处,这个上联是:曲是曲也,曲尽人间情,愈曲愈妙。
       我不愿说破母亲的错记,连连赞赏母亲的记忆力。
       我知道,其下联为:戏是戏乎?戏推物中理,越戏越真。这副联深入浅出,充满哲理。
       母亲没有说砥洎城的庄重恢宏,没有讲下庄村的门当,也没有讲天宫王府独特的户对,却讲得动听入理,声声入耳,只讲得陪我回去的朋友跃跃欲往。没想到,润城在母亲看来,是这样魅力无穷。
       后来我想,或许这不仅是母亲对润城的感悟,更是对子孙的教导和期望。你不得不相信,旅游,其实是一种缘份,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与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