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清徐*要闻总第2789期 >2015-03-23编印

科技做后盾 增产又增收
——“走转改”春耕备耕系列报道之三
刊发日期:2015-03-23 阅读次数: 作者:常映红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3月18日上午,东于镇水屯营村,老技术员武秉昌正在自家温室地里管理葡萄树。老武的“早黑宝”枝繁叶茂,枝头已经密密麻麻地结出了高粱粒大小的葡萄。“六月份你们一定要来,到那时我的葡萄就能上市了。”老武的旁边站着本村的几位村民,大家都是来找老武学习科学管理技术的。与此同时,东于镇农科站长刘俊、技术员武文君也来到该村,这家的大棚瞅瞅,那家的温室看看,不时与村民交流着种田新技术。
  “瞧瞧,我们一边种田,一边还有科技人员在现场指导,科学种田让我们有了十足的‘底气’,今年增产增收又有了希望。”该村村民张建萍将刚刚采收的一把肥硕的油菜放到筐子里,高兴地说。
  元宵节一过,部分乡镇、村就进入春耕备耕阶段。为搞好服务,促进工作,我县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宣讲农业技术,手把手地指导农民选购肥料、农药、种子、专用配方肥等农资产品,指导农民施“经济肥”、“环保肥”,使用无公害农药,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落实春季田间管理措施,当好农民种田“顾问”,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此外,还举办各类农科技术培训,重点讲解科学种田、配方施肥、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最新的农业科技实用知识,并针对如何克服气温低、回暖晚等气象条件给春耕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春耕生产高标准高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该村科技示范户梁反法边在自家地里除草边“内行”地计算:“科学种田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更能增产增收。拿我种的葡萄来说,这些葡萄亩产2000斤左右,倒不是不能再增产了,而是我把它们‘控制’了。你想,同样的作物,亩产2000斤和3000斤,那质量和口感绝对差远了,只有产品质量好了才能卖个好价钱,才能获得好收成。”
  走出水屯营村,汽车行驶在“八一路”。道路两边柳树刚刚吐翠,给广袤的田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大田里不时看见有农民在平田整地、施肥浇水。一个充满希望的年景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