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春节,除了对新衣服的期待,最欢喜的便是年夜饭了。过年,似乎总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
除夕一大早,母亲便准备着各种馅料、蒸糕、包饺子、炖排骨.儿时的我,总是被食物的香味吸引,倚着“帮忙”的名义开始各种“添乱”。母亲把豆沙包进油糕,两手一捏,在案板上拍实,一个标准的油糕就包好了。而我总是突发奇想,捏着热热的糕面,想着是捏成兔子还是猫咪,当然最后成形的总是四不像。而那时,父亲会在一旁捣着豆沙,笑着说,闺女最有想象力了。我“添乱”的时候,哥哥会在院子里真正的帮忙,搭旺火、贴春联。四个人各司其职都很圆满。
晚上,穿着偷偷换上的新衣,看着一盘盘的菜肴摆上饭桌,我的肚子变得更饿了。我最喜欢吃年夜饭上的饺子,因为母亲会在饺子里包着硬币,如果谁吃到,就会预示着有一年的好运。小小的我,其实早已吃不下了,只好作弊,用筷子偷偷戳着饺子,当然一定会被哥哥发现,之后就会和哥哥开始一场“大战”,结果一定是我赢,因为,父母都会帮我。
8点,一家人会准时看着春晚,4个小时的节目是有点长,到了0点的时候,我总是会昏昏欲睡,不过,我没有机会睡着,因为这个时候,千家万户鞭炮齐放汇成最热闹的钟声,带我来到新的一年。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对春节早没有儿时的期待,也许是哥哥出国那一年,也许是我18岁那一年,又或许,是父母老了的那一年……虽然年夜饭的菜肴依然丰富,可再也找不回儿时的美味,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父母看到我和哥哥时的笑容了。现在的我,才明白年夜饭对于父母最重要的,根本不是吃什么,而是谁在身边,谁陪着一起吃。
几千年的中国,年夜饭见证了每一户人家的欢喜忧愁,带着每一个人的新年寄托一直走到今天,以后也会带着所有人的祝福走向将来,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