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文化*生活总第2777期 >2015-02-13编印

寒假来了,你打算怎么过?
刊发日期:2015-0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寒假生活终于在学生们的期盼中开始了,然而这个寒假该怎么过却成了摆在孩子和家长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也许老师、家长,学生各自都有盘算。不过,科学地计划寒假的日子,一定要考虑到孩子身、心、智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轻松、愉快地度过寒假。
  安全篇学会自我保护
  假期中,有不少家庭因为父母都要上班,而不得不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因此,让孩子们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就变得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从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意外伤害(如溺水、火灾)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自己进行资料查找和搜集,并写出自我保护的方法,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用绘本的方式表达出来。
  孩子外出时尽量有家长陪同,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公路上玩耍和打闹;不满12周岁的孩子,绝对不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最好不要到人群拥挤处,防止被挤伤、踩踏,同时也可避免感染流行性疾病等。其次不玩火,不玩电,不做危险游戏,不到施工场所玩耍。
  往年,有不少孩子迷恋玩鞭炮,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玩鞭炮极易烧着草坪引起火灾,飞溅的火花很容易烫坏来往行人或附近晾晒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切忌暴饮暴食,也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去“游戏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
  作业篇合理安排寒假作业
  寒假里,由于没有老师的督促,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一刻不停地把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完成了事;二是先尽情玩,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匆忙写作业,甚至借别人的作业一抄了之。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所以,家长要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时间,按时、按量并保质地完成假期作业,不建议提早完成。当然,也不要拖后。同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这样才能为新学期顺利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可胡乱批评孩子,可以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阅读篇多看一些课外读物
  在不到一个月的寒假中,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寒假生活。孩子们可以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既锻炼能力,又让自己受益匪浅。还可以利用假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古人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抓住青少年时期的大好时光广泛阅读各类优秀、经典作品。
  家长不妨让孩子利用学校办的借书卡,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如果愿意摘录点自己喜欢的词语、文章或段落,愿意写点自己的体会、心得,那也不错。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寒假旅游途中,做个有心人,边游玩边观察,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日记、画一画、照相等方式把一些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另外,孩子们还可以跟随父母走亲访友,结识新的小伙伴,锻炼正常的交往与表达能力。
  民俗篇动手拍下幸福瞬间
  寒假,又逢春节,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一定会有很多幸福、温馨、快乐的画面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这个假期,不妨让孩子带上手机或者照相机把自己最难忘的画面拍下来,可以拍家人,也可以拍路人,还可以拍下沿途美丽的风景……当然,不要忘记让孩子在照片的反面记上拍摄的时间、地点,并写一写自己选择抓拍这个镜头的理由,是画面上的什么人、什么事让他们想把这一瞬间永久地定格下来。
  同在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家乡的风俗和特产。如果家长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可以让孩子们找老家的长辈们问一问家乡独特的过年风俗,再向孩子介绍几样家乡的特产。这样,不仅可以让平时生活在异地的孩子加深对家乡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还能激发起孩子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感,一举多得。
  寒假计划小贴士
  ◆亲近自然
  ①写一篇亲近大自然的文章,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情。
  ②拍摄一张大自然的美景——冬雪、寒雨、瓦霜、农田等。
  ③画一幅大自然的畅想图。
  ◆服务社会
  ①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乡村、山村)里做一件有利于他人的事。如扫地、擦扶梯的栏杆、清除“牛皮癣”等。
  ②在社区的组织下开展一次敬老拜年活动,如送年糕、贴福字、写春联、向孤老拜年等。
  ◆提倡孝廉
  ①提倡“常回家看看”,要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向老人拜年(如外来学生不能回老家,应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电话拜年)。
  ②用节省下来的钱做一件善事、献一份爱心。
  ◆继续学习
  ①按时完成寒假作业,做作业不搞突击。
  ②多阅读优秀书籍,尤其是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增广贤文》等。诗歌经典:一、二年级以历代著名绝句为主;三、四年级建议以唐诗为主;五、六年级可以以《诗经》、《古诗十九首》、《楚辞》、《宋词》节选为主。现代中外诗歌建议以名家短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