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忙碌着为过年大扫除的人群中,多了一些“擦玻璃者”的身影,他们或“亲戚档”,或“朋友档”,多人好干活的观念下,摁下了行动有速、效率为先的组团模式。可是面对身居高位的玻璃,谁又是他们系在腰间的那根“安全绳”呢?
首先,我觉得“擦玻璃者”应该自身对自己的安全把把关,什么可以上,什么不可以上,自己心里必须有底,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说一千道一万,“安全”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关系到自身安全时,就该被放在头等地位。对于“擦玻璃者”他们大多都没有正当职业,只是希望在这个年前能“捞”点钱花,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农民,可能对于一定的安全常识不懂,这也是他们忽略自身安全的原因之一。
由于这样的“队伍”都是自发而成,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安全常识教育,所以总感觉走的是一条简单而又充满危险的路。加之,社会没有对他们这些在这个时候临时“组团”的人们形成有效的管理,致使他们安全如履薄冰。但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人的小心,但是这毕竟是一部分,我们希望的是他们永远安全,“擦玻璃者”的悲剧不再发生。好在由于悲剧的刺痛和警示,让他们在成长,在对自己的安全上多了心眼,可是这样的教训是“血淋淋”的。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更加人性化的安全知识教育,告诉他们要重视自己,同时如何去做。
其次,雇佣“擦玻璃者”的安全意识缺乏,恰恰是这种临时性的雇佣关系让他们疏忽了管理,听之任之,不去重视,只看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从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发展变大。与“擦玻璃者”相比,他们可能是一些有知识,甚至是一些有身份的人,本该是安全意识懂得多一些的人,却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提醒或者留意。“花钱”为自己代劳的背后,忘了自己已转变成了一位管理者,管理就该负责。
或许一些雇佣者也是不懂,或许是懂了没有去说,总之,他们是没有对“擦玻璃”工作的安全性足够重视,这是态度上的不认真和缺失。如果安全知识上的缺失可以勉强理解的话,态度就有些难以理解了,“擦玻璃者”是一些不相干的人,这样的意识定义已完全把人无知化了。所以,我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醍醐灌顶式的“清醒教育”,以现在来看,这样的“教育”或许是软弱的,但它终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心里有了安全意识,态度上引起了重视,他们就会将这样工作组合下的安全放在心上了。换句话说,一旦发生“悲剧”,任何人都是难以承受的,预防要比弥补更能吃透人心。
因此,就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了,一是政府要在面上做好宣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予最专业性的教育和系统讲解,这是最具影响力的纲领性指导,可信度高、准确率高。二是社会大众要在点上做好宣传,走进内心的自主式学习,以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媒介,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主动性,适应性强、传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