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也许由于手头的工作繁忙琐碎,心情特别烦躁,面对学生,总想莫名地发火。课堂上的他们死气沉沉,课下却生龙活虎,活跃非常,每每为此,我都大动干戈,既破坏了气氛,影响了课堂效率,又伤心费神。
静下来想想,我何不转换思想转变观念,进而转变工作作风和教育手段呢?在“转”字上做文章,从“转”字里找我工作的有效方法。自己高兴,孩子们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工作中,遇到学生有突发事件,我努力蹲下来,认真考虑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我努力蹲下来,仔细把握学生行为的性质,分清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我努力蹲下来,更多地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用学生的眼光与内心去发现,用平等的眼光去和学生交流。
其次就是需要和学生坦诚相对,用“君子坦荡荡”的心境,和学生多一些亲密的接触。我利用每天作业的批语和作文的评语一次次潜移默化地引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解开心结,激励他们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暂时挫折。有时候交流不需要说话,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拍肩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眉目传情,飞鸿传信何尝不会打动学生的心呢!
因此,我常常让自己的微笑时时绽放在唇边嘴角,把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在学生心间。我会毫不掩饰地为他们某件高兴事喜形于色,甚至仰天长笑;也会毫不客气地为某件事怒容满面、痛加呵斥;当然也为自己的某个错误在学生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和同学乐此不疲的亲密接触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情感,和谐了氛围,为其他班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间走进教室,孩子们畅所欲言跟我交谈,我心头窃喜,真的好开心;当科任老师解决不了的难题在我的手中迎刃而解时,我真的好自豪!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我,这是我作为一位老师最大的欣喜和安慰!
换一种思路看问题,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