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没有子孙的膝下畅谈,没有亲人的嘘寒问暖,他们孤苦无援,他们晚年无依,他们无时不在渴望拥有一个家、一个温馨的港湾。在马峪乡碾底村,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凭着一颗对敬老事业的赤子之心,为那些生活在“阴霾”中的孤残老人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他,就是碾底敬老院院长王晋忠。
现年45岁的王晋忠还是碾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碾底村的“领头雁”,他始终如一日地埋头苦干,真诚奉献,时刻把老龄工作装在心中、抓在手上。平日里,他跑上跑下,忙前忙后,只为了解村里每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起居生活,竭尽全力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而作为敬老院的一院之长,他也总是用自己的一颗孝心给予老人们最大限度的关怀和照顾,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呵护和温暖着老人们的心房。
十年前,碾底敬老院因各种原因空置无法经营运转,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狼藉,仅有的几间旧窑洞也破烂不堪。2006年,碾底敬老院成为我县急需新建与改扩建的四所敬老院之一。刚刚接手敬老院院长一职的王晋忠,面对这片荒废已久的院子,不畏困难,没有退却,开始了持续两年的建设。资金紧张、短缺,他二话不说,把个人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贴补进去,还向亲戚朋友借来了22万元。资金问题解决了,施工中他也亲力亲为。每天,王晋忠都会到工地看看,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反复推敲公共场所的设备,台阶、路面,严格到每一个细节。
经过一年多时间,碾底敬老院完成了房屋的改建和装修,改造了水、电等附属设施,重新粉刷了墙壁,安装了暖气,配备了锅炉、卫生间等;还新扩建了食堂和老年活动室,活动室内增添了电视、麻将、扑克、象棋等娱乐设施。曾经废旧破落的碾底敬老院,如今变成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窑洞,那锃亮的铝合金门窗和宽敞明亮的房间,让老人们感到异常贴心温暖。在院子里,王晋忠还安置了许多健身器材,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8年元月,焕然一新的碾底敬老院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马峪乡和东于镇的五保户老人。为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敬老院委派了4名专职护理人员,对老人们进行日夜照料,同时还配备了2名医护人员,为老人们体检和看病。时至今日,碾底敬老院已有140多名老人。他们大多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无法定赡养人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有的眼睛失明,有的大小便失禁,有的肢体残疾,有的精神不正常……面对这样一个孤老残疾、憨傻痴呆的特殊群体,王晋忠不避让、不畏难,甚至把自己的家也安在了敬老院,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家人,既承担起敬老院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还当起了护理员,关心照顾着大家的起居生活。他就像孝敬父母、长辈一般,真诚地对待敬老院里的每一个人。
老人薛天患有前列腺疾病,在他做完手术期间,王晋忠端水送饭,倒屎倒尿,每天给老人擦洗身体,直至痊愈;一天晚上,五保老人李补儿“老慢支”突然发作,情况危急,王晋忠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抢救,把老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年近七旬的老汉刘三只,在刚住进来时,脾气相当差,面对老人的暴躁,王晋忠到处询问,了解老人的具体情况,一有空闲时间,就和老人唠嗑,慢慢化解老人心结,渐渐地适应并融入了敬老院的生活;更让人感动的是,老人张海生在弥留之际,把王晋忠叫到自己床前,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掏出自己多年积攒的300元钱,一定要让他收下……
敬老院的老人们,很多像孩子一样,脆弱而敏感。身体稍有不适,或是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绪都会发生变化,骂人、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王晋忠要求护理人员,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耐心细致,笑脸相对。他总说:“人人都会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面对老人们提出的要求,他都会尽量给予满足。这么多年来,碾底敬老院从未发生过因老人对服务不满而投诉的事件。
随着敬老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晋忠对老龄服务事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他的辛苦努力下,碾底敬老院新建了一栋三层住宿楼、二层餐厅。现在,碾底敬老院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让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健康长寿,王晋忠不断更新和改进老人们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他还带着部分老人们把敬老院的一块闲置土地平整出来,种上了蔬菜和瓜果,既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还享受到了收获的快乐,让他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2006年担任碾底敬老院院长到现在,王晋忠已走过近10年光阴。这10年来,他的孝心爱心、尊老敬老,给全村村民树立了榜样,曾多次被市、县评选为“先进个人”,碾底敬老院也多次获“十佳敬老院”、“模范敬老院”等荣誉。
敬老院的老人常在嘴边挂着这样一句话:“王院长不是我们的亲人,可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院长,俺们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