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净化政治生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抓手,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五个一批”为载体,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六个表率”要求,致力于推动“六大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强县。
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路径】
一是下更大功夫服务好企业发展。深入了解焦化、铸造、钢铁等本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精准帮扶企业解决贷款融资、环境治理、技术改造等问题。深化煤炭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煤炭20条”、“煤炭17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快矿井基建进度,配建高标准坑口洗煤,服务企业完善相关手续。二是积极帮扶企业投产达效。三是继续按照“六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抓好重点项目落地。2015年确定省市县重点项目共48项,要尽快分门别类下派任务清单,跟进督促落实情况。
【解读】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关键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基础上,做大做强“非煤”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为方向着力发展园区经济
【路径】
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建立5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技术、项目和资金向入园产业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
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加快实施徐沟、孟封百镇建设工程和清源、东于的重点小城镇建设工程,推动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解读】
我县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小、带动力不强,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的18.5%,工业总产值也只占全县的27.8%。应按照“一区三园一带”的开发区总体框架,科学规划、错位发展,有序扩区,使开发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抓好“三农”工作
【路径】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解读】
我县是小城市,大农村,小马拉大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省城的巨大需求作为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着力建设一批设施蔬菜基地、肉制品生产基地、奶制品生产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路径】
加强路网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加快城中村改造。
【解读】
按照“四规合一”的要求,编制出台《县域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使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路径】
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钢铁、焦化、冶金、水泥、电力等重污染行业严格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规定,限期改造重点企业环保设施,对不达标准的企业立即促其整改,对拒不整改,超标排污的企业挂牌督办直至关停取缔。加大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态恢复建设力度。
【解读】
改善环境质量是关系清徐人民及子孙后代幸福安康的重大工程,要制定2015年环保五大工程、五项整治实施方案,细化量化指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作实效,让清徐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路径】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111所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县乡医疗队伍、资源及设施设备整合工作,年内3个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新建、改造和提档升级121所村卫生室。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城乡低保政策,增加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经费投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0套,完成75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
【解读】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发展和民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舆论引导”的总体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坚持解决当前民生突出问题与完善保障改善民生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不断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激活发展活力
【路径】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改革。8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分级诊疗。
【解读】
对中央和省委、市委明确部署、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要大步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已经开展、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改革事项,要继续深化,不断规范和完善。
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路径】
全面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启动实施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格式化检查、痕迹化管理”长效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解读】
安全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全力维护全县大局稳定。
立足“三个判断”
●立足发展机遇看清徐,我们潜力巨大。
我县作为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试点”县,简政放权逐步向纵深推进,政策效应将集中释放和深度显现。产业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为推进“三个集中”、统筹城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区三园一带”的清徐经济开发区在省、市新的政策杠杆撬动下,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武宿综合保税区和科技创新城的政策拉动,我县必将迎来更多的政策、项目和开放机遇,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创业和发展空间。
●立足发展态势看清徐,我们信心十足。
暖气片、铸造、焦化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增长潜力;阳煤化工新材料园、紫林食品工业园、三高能源、大禾科技园、美特好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后发优势显现,蕴藏较大发展空间;307国道改线、高速南出口互通、开发区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与铁路、高速、国省干道相连,承载发展的基础日益扎实;以采煤沉陷区治理、地质灾害村搬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为突破口,北录树、平泉、东南坊等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快环境改善步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度明显加大,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增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基本完成,权力、责任、负面“三张清单”加紧编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潜能。
●立足发展问题看清徐,我们任重道远。
我县正处于既要“赶”、又要“转”的关键期,弯道超越、摆脱滞后是主要矛盾,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根本任务。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和大市场、大统筹的背景下,要实现赶超,就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和休闲高效农业,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走产业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多三产,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强县富民。
坚持“四个统一”
●坚持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处理好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与政绩考核相统一,处理好鼓励发展与有效监管的关系;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一,处理好“里子”与“面子”的关系。
●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相统一,处理好政府创优环境与市场有序监管的关系。
六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强化项目建设新动力,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注重挖掘我县原有产业基础、民营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引进新兴项目的勃勃生机,通过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人均量“三量齐升”。培育煤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这个发展趋势,在城乡规划上,建立“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规划体系;在城镇布局上,县城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抓好扩容、提质、开发、改造“四大板块”,中心镇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设施、配套功能,不断增强聚集要素资源的能力,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在新农村建设上,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在资金保障上,加大市场融资力度,用好城投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提高中心镇、中心村的自主发展能力。
●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重大战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感观效果与生态效益并重,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市场主体投身生态建设。一方面,要实施增绿兴水工程,另一方面,实施重污染源头整治工程。
●牢牢把握开发区建设这个重要平台,要把对外开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一方面,要聚集要素建园区,另一方面,要培育骨干强支撑。
●牢牢把握民生宗旨这个根本,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舆论引导”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要回应热点,二要夯实基础,三要突出重点,四要破解难点。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动力。围绕“五个一批”确定的30项改革事项,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注重提高改革的质量,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三是加快金融业改革,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快民生领域的改革。
“五个一批”重点工作
●产业项目共28个,总投资271.9567亿元。其中: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31.9145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45.9111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22个,计划2015年内完成项目20个,预计总投资14.4971亿元。其中,通过上级补助、企业自筹可解决8.7514亿元,县财政需配套资金5.7457亿元。2016年完成的项目2个,总投资1.92亿元,通过上级资金及社会筹资解决。
●重大民生项目共28个,2015年内完成的项目23个,预计总投资14.7亿元,其中,通过上级补助、企业自筹可解决13.751亿元,县财政需配套资金0.949亿元。2016年完成的项目5个,总投资18.951亿元,通过上级补助、企业自筹可解决18.871亿元,县财政需配套资金0.08亿元。
●全县共排查出重大不稳定因素72件,其中,群体重大不稳定因素37件(包括三跨三分离案件1件)、个体重大不稳定因素35件(包括三跨三分离案件2件)。
●2015年我县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共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