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荚”二字生僻些,于是有人问那两个字怎么念,意思是什么?“蓂荚”,读音(míng jía),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又名“历荚”,那是因为蓂荚草能知道日月变化,荚生荚落似日历故名。
我国上古时代,有个传说,叫做“蓂荚生阶”。帝尧虽贵为天子,但他的宫室简陋,阶台用土夯成,庭院也顺其自然,更谈不上硬化美化了。那些茅茨蔓草,茂密丛生,种类繁多,不可胜计。宫室阶台竟也郁郁芊芊。帝尧喜爱它们的生趣,从不肯让人剪除。每日朝罢,在院中闲步,赏玩观察,觉得有一种草非常奇怪,它的叶子每逢朔日则生一瓣,以后日生一瓣,到十五,已是十五瓣了;过了十五,它就日落一瓣,直到三十日,十五瓣叶子恰好落尽,变成一株光杆。到达次月朔日,又一瓣一瓣地生起来,十六以后,再一瓣一瓣落下去。假使这个月是小月,那么它余下的这瓣叶子就枯而不落,等到次月朔日,新叶生出之后,才落下去,历试历验。原来阴历以月亮为标准,大月小月最难算准,有了这株异草,可以参考。帝尧奇之,呼为“蓂荚”。
《竹书纪年-陶唐氏》称帝尧时:“蓂荚阶而生,随月生死。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则生十五荚。至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月晦而尽。若月小则余一荚,厌而不落,以是占日月之数。”班固《白虎通-封禅》也记载:“日历得其分度,则蓂以荚生于阶间。蓂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去荚,故荚阶生似日月也。”
清源县孟封镇尧城村,历史悠久,古称陶唐城。清顺治《清源县志》载:“陶唐城,在城东南三十里,相传陶唐氏自涿鹿徙居此,或云陶唐造历之所。今名尧城。”史载,上古五帝之一帝尧,名放勋,号陶唐氏。他曾居涿鹿,后徙居清源尧城。为发展生产,养育人民,委用大臣分四方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四季八节历法,故清源尧城有“陶唐造历之所”之说。《太原府志》载:“陶唐城:在清源县东四十里。陶唐氏自涿鹿徙居与此,俗又谓姚城。”《山西通志》载:“帝尧在尧城镇,旧传陶唐造历之所,故立庙。”
“蓂荚”,这种草生长在哪呢?古书《竹书纪年》和《白虎通-符瑞》记载就生长在“太平”——它是以霍太山为中心,北至太原盆地,南到临汾盆地。也就生长在帝尧殿堂的阶台上,留下了“蓂荚生阶”的佳话。帝尧慧眼独具,就用这个草造历;不经意一个偶然发现,又用这个草做醋,制成调味的佐料,这可以说就是原始的醋,或者叫醋的前身。清徐做醋源自帝尧,抻长了清徐做醋的历史。
一株蓂荚草,在帝尧的眼里,在帝尧的手中,成为一种瑞草,成为造历的佐具,成为做醋的原料。所以,从历史的悠久来说,清徐作为“醋都”是当之无愧的。
薪火相传,醋韵飞扬。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的清徐,被誉为“中国醋都”,其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