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格花窗,灯笼景,工字形,寿字图,万字纹,梅花形的种种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古典窗棂间,总要糊上雪白的窗纸,挡风,亮堂,却不透明。
在当时社会,窗纸是老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光是糊窗,室内打顶棚用的全是窗纸。那时的窗纸优质耐用,窗子上的窗纸,如不受特大狂风暴雨的突然侵袭,即使是日久发黄的窗纸,寿命也可保持半年或一年,直到临近春节才更换新窗纸。雪白的窗纸,鲜红的剪纸,增添喜气,迎春接福,一面贴花,里外共赏,更让人感觉到家的温馨与温暖。月光升起来,灯盏亮起来,窗纸上映出的,不是做针线的婆姨,就是炕头玩耍的孩子。窗内、窗外、借助日光月影,就是一幅可随时更换的画了,欣赏者也便成了画中人,如诗里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回想窗纸时代,重温情趣故事。那时农村办喜事、娶媳妇、雪白的窗纸上贴满了窗花喜字,给人一种喜庆幸福的感觉,新人入洞房,欢度蜜月期间,每天晚上,新房的窗子外总有黑影在蠕动,他们不是窃贼,而是听房人,有的耳贴窗纸,有的用手指捅,有的用舌尖舔,把窗纸弄得满是窟窿,据传说窟窿越多越好,一是证明这家人气好,二是证明新婚夫妇的和谐与恩爱。如数天后,新房窗子上没窟窿,家里人及父母都可以在窗纸上捅几个窟窿,在窗子下立把扫帚,证明是有人来过,三天地里没大小,父母都可以听房,为的是新人和谐相处,怕的是哭闹跑婚,因为当时成婚年龄小,有的还是孩子气,所以至古流传就有听房的习俗。人生爱情的神话与传奇均能从洁白通透的窗纸开始。
失去的东西才知珍贵,过去的事情总留眷恋。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除丧事外,老百姓都不用窗纸了,铝合金门窗玻璃框,漂亮的窗帘墙上挂。于是那些木格花窗,雪白窗纸内的古旧故事与雅典情韵,也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窗纸远成了让人怀念的温馨而诗意的过往,它将永久载入新中国的社会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