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2758期 >2015-01-09编印

一起学
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
刊发日期:2015-01-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典籍《尚书》就赞颂了尧帝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的为政美德,强调了为官“九德”的要求,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提出了“贪”与“廉”两种对立的价值观。舜帝在古代被誉为“德圣孝祖”,以其丰富的施政活动以及嘉言懿行,开创了我国以德治国的先河。春秋战国之际,既是诸侯征战不休的时期,又是我国廉政思想文化闪耀理性光芒的岁月。诸子百家纵论治国安民之道,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有建树的创新局面。儒家倡导礼治王道,主张仁政,崇尚清廉,反对贪欲,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道家倡导崇俭抑奢,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对后世遏制贪腐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借鉴意义;墨家的兼相爱、节财用理论及“俭节则昌,淫逸则亡”的主张,更是对官僚集团纵欲奢靡危害的震耳提醒;法家则认为统治者应该赏罚分明,廉洁自持,防微杜渐,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农家则主张君臣并耕而食,反对横征暴敛。先秦诸子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苛政贪贿奢侈亡国毁家的危害,强调为政者必须清正廉洁,崇廉除私,以天下为公,并进一步提出“敬天保民”、“民贵君轻”、“德主刑辅”、“举贤尚功”等治国理念。到秦汉时期,国家廉政框架基本构建起来,选官机制、考核制度、监察机构得到强化。汉代进一步建立察举制、刺史巡部制。隋唐之际,国家的廉政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了任职回避制、科举取士制。宋辽金元的国家廉政建设多元拓展,制定法律,严惩贪官。明朝注重整饬吏治,整顿纲纪,重典惩贪,完善监察机制。清朝沿袭明制,崇尚俭约、奖廉惩贪,宽严相济,创新实施了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这些都反映出中华先哲们治理天下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历代明君贤相治国安邦的深谋远虑,凝聚着古往今来清官廉吏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追求,值得后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