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百善孝为先”;我说:“百孝爱己先”。
那天去探望一位病休在家的朋友,开门的是一位老人,我们在猜这会是谁。朋友躺在床上,她给我们介绍这位是她的母亲,今年九十。啊,我们所有人都有点吃惊,九十了!老人看上去精神还很矍铄,根本不像九十岁的老人。和朋友聊了会儿我来到老人的身旁。老人开口即说:“年前就查出问题了,可她偏说没空做手术,硬要挨到年后。我不答应,我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你再不去做我就一直打……”老人说这几句话时仍表现得比较激动,手都微微颤抖着,似乎这事还没过去,似乎还在跟不懂事的女儿作激烈斗争。听着的我心中酸酸的,九十岁的老人了,本该坐在床头等儿女后辈来孝顺照顾了,可现在,她还来照顾她的女儿。身体的劳累不说,单是操心就够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受的了。虽说女儿手术已经做了,且很成功,到现在恢复得也不错,可是老人忆起当时刚检查出问题时还是表现得很是激动,很是揪心。是啊,虽然眼前的女儿已五十多岁,虽然女儿已有了自己的儿女甚至孙子了,可在老人眼中她永远是她的孩子,永远是需要她操心照顾的孩子,这和年龄无关。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句话:“孩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掌心,孩子再大在妈妈眼中也只是孩子。”为了不影响朋友的休息我们准备回去了,再次叮嘱朋友听医生话,好好恢复,我没说下一句,其实我还想说的是快快好起来吧,好起来老母亲就不用为你操心为你劳累了。
又一次想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还不是一位妈妈时读它就被深深感动,而今当了妈妈再去读它时,则是一种更强烈的感同身受的心痛。“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一句句地读着,一阵阵地泪流着……母亲没有太多的奢求,母亲只是期望儿子好好的,好好的活着。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卑微,可就这就不能得到满足。所以,上帝在母亲只有四十九岁时带走了母亲,连他也看不下去了,连他也觉得这样的母亲当得太苦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不及了,只有留下作者无尽的懊悔,无尽的自责,无尽的痛心……史铁生再一次用自己鲜血淋漓的伤口提醒了我们,我们能否警醒?我们是否会继续装睡?我们是否非得等到自己痛彻心扉的那一刻才真正懂得?
那次在网上看到了李开复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虽质朴但深深吸引了我:我告诉你妈妈我在写这封信,问她有什么想对你说的,她想了想,说“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很简单却饱含着真切的关心——这一向是你深爱的妈妈的特点。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她想提醒你很多事情,比如要记得自己按时吃药,好好睡觉,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不舒服的时候要去看医生等等。中国有句古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用比较新的方法诠释就是说:父母最爱的就是你,所以照顾好自己就是孝顺最好的方法。当你成为母亲的那天,你就会理解这些。在那天之前,听妈妈的,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她的母亲这样说;“照顾好自己就好了”,我的父亲这样说。“照顾好自己”,这应该是全天下所有父母最想说给自己子女的了吧,这也是天下所有子女能尽的最大孝心了吧!“百善孝为先”,你懂得;“百孝爱己先”,我希望你也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