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中村的改造进入快车道,一座座的亮丽的居民社区,矗立在城市之中。高楼入云,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歌舞升平。城中村那种管理不善带来的脏、乱、差,人口流动带来的安全事故,乱搭乱建形成的消防隐患,已一去不复返。毫无疑问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是城中村人口的福音,是城市人们的期盼。如何进行城中村的改造呢?从各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城中村改造一定要莫忘四件事:
第一件事,一定莫忘修建一座标准化的学校。每当我们看到旧城区,一座座知名的学校,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每当课间休息时,在一个小小的操场里,再加上教学楼的楼顶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小学生。在做课间操时,孩子们的手脚都不能舒舒服服地展开,总怕不小心碰到同学的背上。我们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在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小康社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进入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时代了。我们如果连学生们锻炼身体的条件都不具备,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想来也真不可思议!我们何不趁城中村改造,抑或旧城改造的良机,修建一所标准化的学校,不仅有符合要求的教学设施,更要修建一个标准化的操场,让广大青少年,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能尽情地锻炼身体,培养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件事,莫忘建设好方便干净的卫生间。在过去的城中村,多有居民私自搭建的旱厕所,没有水冲,没有管理,臭气冲天,令人掩鼻而过不堪入目。而在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中,将原来的拆除了,却忽视了建设新的,好多新建的居民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可就是没有公共卫生间。殊不知在这人口稠密市场繁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的流动人口,是离不开公共卫生间的。报端也常见“入厕难”的报道。在此种情况下,出现随地大小便的现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不仅给行人带来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环境卫生。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不管不顾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自行方便。只有寻遍各方苦没下落时,才能体会到违规者的苦衷。特别是那些身体衰退,出现尿频尿急的老年人,“入厕难”的问题就应该得到大家的同情和理解。建设标准的卫生间,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第三件事,就是一定莫忘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的同步进行。在城市出现的好多居民社区里,常常见到的是高楼入云,光线昏暗,绿地少之又少。这样的小区,不缺的是钢筋和水泥,缺少的是新鲜的空气与灿烂而温暖的阳光,显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在上世纪末,市政府兴建的长风小区、汇丰苑、东华苑、西华苑等四个安居小区,绿地面积是达到了当时国家建设部要求的。时至今日,人们还是羡慕上述小区的居住环境。按说当下的新建小区,楼高了,建筑面积大了,更应该有空间建设绿地了,为什么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应该引起建设部门的密切关注了。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楼前楼后应该有景观树木,花坛草坪;人行道路,应该有行道树与景观树,再建设上一个小花园与健身场,将城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雅,空气新鲜,健身设施完备的宜居社区。
第四件事,莫忘建设停车场。在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私家车每年以数百万辆的速度增加着,停车位的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大多数的居民小区,没有停车场的设施。大多数的人将爱车停在马路上,既影响交通,也不安全,也给歹人造成了机会。为此,在城中村改造中,一定要建设足以让所入住居民停放车辆的停车场。相关部门也应该监管停车位的价格问题,一个车位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堪比房价,让居民望而却步,造成了社会问题。
上述“四莫忘”问题的解决,当然是靠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撑。从规划的审批,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得到有效的监管。让城中村的改造稳步进行,让一个个符合民生民意的宜居社区,出现在龙城大地,让城市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