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739期 >2014-11-23编印

听言人心 走近身边的文学前辈
刊发日期:2014-11-23 阅读次数: 作者:宋斌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有一种人坚持做了一件事,有一些人用一生去和文字打交道。手中的笔就是自己的嘴,写下的文字就是自己的内心,感动着那些愿意用心去看用心体会的人们。在他们那里,时间有了情感,万物有了思想,只要走近他们,就会感受那阳光雨露般的温暖和引领。
  11月16日,我有幸陪同张卯春、王保玉、啜希忱三位清徐县的文学前辈去看望了90岁高龄的元老级文学前辈王亮老师。我尊称他们为“老师”,他们的写作光环和对文学的独特理解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和指路的明灯。我抱着一颗学习、敬仰之心走近他们,特别是资深的王亮老师,也非常高兴获得了他的一本自传书《破涕为笑》,而且王亮老师还亲自为我题了名,双手捧起时,内心激动万分。
  在长达几个小时的交谈中,我多听少言,我知道此时“听”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在文学的氛围中感受不一样的内涵熏陶。老师们的一些话都很有见地,角度多样一语中的内容丰富,以唠家常的方式谈吐心中之想法和对文学深刻理解,我在一旁听得聚精会神、深受感触。我是第一次作为“晚辈”去近距离地聆听他们,他们的经历就是他们的创作财富,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创作源泉。看到他们笔耕不辍,一直坚持到现在,心里满满的都是佩服和羡慕,那种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抒发,真正写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与心的共鸣。
  看着他们谈得那样起劲和放松,我从心里高兴,因为清徐的文学写作正是有了他们所以才光辉灿烂、前程似锦。我用耳听下了,却用心记下了,记住了那些朴实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当写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会离不开它。在不经意间,不用任何修饰或包装,就十分美好,这就是心境到了。我想再次引用一下王亮老师的那一句话“文章要写出意思,也要写得有意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道出了写作的精髓和命脉。这是王亮老师用自己多年经历提炼的精华所在,就像他们这些文学前辈们,用自己的文字述说着自己的思绪和想法,文字写下的更是一份感悟。
  当听变得走心时,你会懂得更多。各位老师的包容和平易近人让我听得更加入神,围坐在一起的谈笑风生和不拘一格,只有这样走近他们才会明白,他们是那样朴实和真诚。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听他们谈他们的见解,人和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不仅是因为相知更是因为相容,一个共同的爱好让他们有了聊不完的话题,而且也一同坚持到了现在。他们都离不开书,看着王亮老师现在还坚持读书勤勉,我的目标就更加坚定了。我想将他们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拿起书,拿起笔,拿起时时刻刻都不愿放下的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和心里话。
  他们说的话,我默默记下,这就是我未来的坚持动力。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延年益寿。